第二十一章 版本特性(第2/3頁)

就是在罰球線以上,外線球員進行防守時,允許用手觸碰對手的身體。

04年NBA取消了這一規定,以增強外線球員的攻擊性,讓比賽更加好看。

結果導致了外線球員得分的集體爆發。

這場比賽是2003年,Hand Check還沒有取消,李良決定好好利用這一規則,盡可能的對詹姆斯進行幹擾。

整理好了這些想法,李良投入到了比賽當中。

這是李良的第四場模擬NBA比賽,現在站在NBA球館的地板上,他的心態已經平靜多了。

開場他知道迪瓦茨會爭得球權,雖然迪瓦茨的彈跳幾乎為0,但對面爭球的中鋒伊爾格斯卡彈跳就是0了。

然後,國王會在高位做一個戰術,布拉德·米勒提上,迪瓦茨到內線引開防守,畢比通過米勒掩護進入內線後,分球到右側底角,斯托亞科維奇會投中第一個三分。

果然,開場照著李良的記憶在走,騎士的防守實在是稀爛,一掩護就出機會。

到了防守端,李良開始直接對位詹姆斯。

詹姆斯持球一過半場,李良就貼了上去,然後用手卡在詹姆斯的腰上。

Hand Check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可以用手阻擋對手,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觸感來感知對手的發力方向,來判斷對手的行動路線。

詹姆斯的第一次攻擊,李良知道如果是畢比來防,他會運球到牛角位往裏一點,然後直接中投出手,命中他的NBA第一分。

李良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盯得很緊,詹姆斯選擇了傳球給戴維斯,騎士開始跑戰術。

當然,他們沒有什麽戰術,裏基·戴維斯自以為還是球隊老大,詹姆斯是來輔佐他的。

連詹姆斯來到球隊前,在發布會上都說“這是戴維斯的球隊。”

但實際上這位“老大”在騎士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現在他拿球開始自己沖內線,這個李良是不管的,你愛拿多少分都行。

戴維斯能力還是有的,拿球後從側翼45度突破,溜底線上反籃命中。

迪瓦茨年歲畢竟大了,不以移動和補防為長項,戴維斯兩分拿的很輕松。

李良心中叫好,這場比賽最好讓戴維斯打嗨了,讓他拿球就自己幹,這樣詹姆斯的出手就會減少,他的防守壓力就沒那麽大了。

【全能王者】系統中的比賽,如果不施加幹擾,都會按照歷史上的進程去走。

而一旦加入李良這個小蝴蝶,一切就不一樣了。

李良的策略無疑是成功的,上半場因為畢比去防守戴維斯,結果戴維斯還真越打越順,開始頻頻自己拿球單打。

詹姆斯作為首發控衛,更多是在運球過半場加給戴維斯喂球。

李良反正對詹姆斯寸步不離,他也沒有施展“聊天大法”去刺激詹姆斯,現在這樣挺好。

上半場打完,國王62:50,12分的優勢大比分領先騎士隊。

雙方的實力差距還是太大,國王的進攻打得行雲流水。

雖然沒有了主將韋伯,但米勒很好的填補了韋伯的空缺。

他也有很好的策應能力,和迪瓦茨兩人搭档,進攻端國王相當於有三個控球後衛。

球權分配平均,每個人都能攻,每個人都能得分——包括李良。

他投了兩個三分,進了一個,籃下又偷雞偷到一個。

拿了5分他已滿足,不做任何持球,只做好對詹姆斯的防守和站底角三分。

詹姆斯上半場只得到6分,送出3個助攻,李良知道,自己距離完成任務已經不遠。

當然,下半場他還要解決另一個問題,就是國王在大比分領先後,會出現防守松懈,給詹姆斯打快攻的機會。

為了不讓國王球員過早產生松懈心理,李良主動出擊,下半場開始後主動XJB打,拿球就幹,一連三次進攻,不是打鐵就是失誤。

一方面給了騎士反擊機會迫近了比分,一方面李良認識到,自己那點三腳貓持球進攻技術,在NBA賽場上根本吃不開。

騎士連追了6分,詹姆斯打進一個快攻,還送出一個助攻。

阿德爾曼氣得直搖頭,立刻叫了一個暫停,質問李良為什麽瞎打。

李良回道:“我正好出機會了我就投了嘛,那是機會,我只是手感不好。”

阿德爾曼瞪著李良沒話說,【憤怒值+20,來自裏克·阿德爾曼】,老頭子顯然怒了。

不過還好,阿德爾曼並沒有換下李良,李良得以繼續留在場上。

國王因為比分被迫近,所以防守上打得更加認真一點。

李良則繼續他的牛皮糖之路,緊盯詹姆斯。

當詹姆斯傳球給隊友,隊友即將上籃得分的時候,李良沖上去就直接把對方拉下來。

寧可讓他上罰球線拿分,也不能讓詹姆斯得到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