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你要喝水嗎(第2/3頁)

觀眾們跟著大聲歡呼,這樣的感覺真是帶勁。

還沒進NBA打球,李良先過了把在NBA打球的癮,這感覺可比在NCAA坐冷板凳強一萬倍。

當然,李良的任務目標不是進三分,是要防守住杜蘭特。

整個超音速的進攻打得松松垮垮,反正球員們在場上就是各自為戰,杜蘭特擁有無限開火權。

在李良轉換了防守策略後,他多次嘗試在外線跳投,只命中了一個,接著又沖擊內線,博取了兩次罰球,半場結束拿到了10分。

李良從頭到尾始終保持正常的防守態勢,他的防守意識還是可以的,就是腳步、橫移等跟不上。

但杜蘭特顯然打得比較隨意,教練也不管,就讓他隨便投。

李良還找到一個小竅門,就是肯揚·馬丁如果在場,防守的時候就盡量把杜蘭特朝馬丁的方向趕,側開一個身位,馬丁會幫忙補防。

就像在肯塔基大學裏,卡利帕裏會讓安東尼·戴維斯到處協防。

在丹佛掘金,只有馬丁會及時協防補防,其他幾個人都是看心情。

半場打完,李良三分球2投1中,拿到3分。

掘金上半場保持比分領先,阿倫·艾佛森和安東尼兩人火力的確強大。

在電視上看和在現場看比賽,感覺完全不同。

而在賽場上親身一起打球,和在場邊看又不一樣了。

艾佛森雖然已經33歲,可拿了球在場上還是像一道閃電,速度快的驚人。

李良感覺要是自己去防艾佛森,估計想犯規都摸不著人家,嗖的一下就過去了。

而安東尼則異常的肥壯,在內線數次強頂威爾考克斯這樣的內線,肌肉之間碰撞的聲音,仿佛坦克大戰。

再想想自己對位的杜蘭特,如果任務讓他對位安東尼,怕是要被撞死。

真實而激烈的NBA比賽無疑給了李良心理上極好的鍛煉,他想自己有一天如果真的踏上NBA賽場,絕不會緊張的。

中場休息,李良混進了掘金的更衣室,一切都完美還原,唯一不同的就是多了一個“布魯斯·李”的更衣櫃。

李良坐下休息,這裏果然比50年代的球場更衣室豪華多了,也比80年代的要好。

不過掘金其他人看起來都有些懶散,因為比分領先,又是第一場比賽,大家都三三兩兩隨便聊著天。

主教練喬治·卡爾在說一些比賽中的要點,但看起來沒什麽人認真聽。

安東尼一直在說說笑笑,而艾佛森則獨自一人坐在那兒,脫下鞋給腳踝緊繃帶,他身上是傷痕累累。

李良嘆了口氣,這更衣室氛圍可比肯塔基差遠了。

過去不管什麽比賽,肯塔基更衣室中場休息,所有人一定會認真聽卡利帕裏布置下半場的戰術。

當然大學球隊和職業球隊肯定不一樣,但掘金如此散漫,也難怪沒有防守。

卡爾沒有對李良進行任何吩咐和對話,看樣子系統沒有提示了,下半場李良繼續首發。

李良感覺到,要完成這個任務還是有點壓力的,第一節一不小心讓杜蘭特拿了6分,半場過了10分,下半場只能讓他拿5分了。

可杜蘭特可以無限開火,5分?一個三分,一個中投就破了,他妹的,感覺有點難。

不過想到歷史上,杜蘭特也不過拿了18分。

好像下半場他就沒怎麽得分,光打鐵了,李良多了點信心。

總之,一定要盡全力去防。

上一個任務李良就意識到,系統是很智能的,你不好好防,杜蘭特指不定打出什麽逆天首秀數據,到時候來個任務升級,只怕吃不消。

下半場開始後,李良逐步適應了比賽節奏。

反正就是跑,進攻端跟著艾佛森和安東尼跑,防守端跟著杜蘭特跑。

喬治·卡爾基本不做什麽戰術布置,超音速的主教練卡列西莫也是佛系執教,把更多精力放在觀察杜蘭特身上。

如李良所料,杜蘭特下半場手感並不好,幾次出手嘗試都沒有進,接著這個年輕人試著去傳球和隊友進行配合。

可他在傳球組織上實在沒有什麽天賦。

在NBA級別的強度、比賽速度中,沒有辦法及時把球傳給空當,所以助攻始終掛零。

李良像杜蘭特的影子一樣,就一直跟著他,稱得上形影不離。

反正超音速除了杜蘭特之外,其他沒有一個箭頭人物,李良也不用去協防。

籃板、搶斷、蓋帽什麽的數據,李良一概不需要,他就安安心心做一個醬油工兵,一心一意伺候杜蘭特。

到後來,李良甚至和杜蘭特在場上聊起天來,東問問西問問。

杜蘭特雖然有些羞澀,開始不搭茬,後面慢慢和李良有一搭沒一搭說兩句。

整個第三節,掘金在攻防兩端發力,超音速在場面和分差上都被壓制,分差慢慢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