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4/4頁)

如果說,她唯一的優勢,那大概就是文采吧。

名牌大學文學院出來的學生,又是上市房產公司的策劃,林依依的文采是不錯的,可以說挺好的。從高中開始,就在《讀者》等雜志陸續的發表過文章,那個時候是因為興趣,可她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她會想到用投稿來賺錢。

是的,投稿是她想出來的底氣。雖然說現在是60年,有錢也未必買得到糧食,但是她知道,等到61年下半年,饑.荒就會緩過來,62年自由買賣市場就會打開,到那個時候,雖然買東西還是要票,但是錢的作用就會體現出來了。她有錢,肖家人還會反對她養林五弟嗎?

林依依也沒有進報社,她只是記下了報社的地址,以便於投稿的時候把稿子寄到哪裏。當然,她並沒有把希望寄托在縣城的報社裏,她還去買了雜志周刊,比如最出名的三報一刊,因為那些上面會有很多出版社的地址。

這些雜志周刊不貴,林依依身上有46塊錢,買這些是絕對夠的。接著她又去買了紙和筆,是鋼筆和墨水,這個是大頭。既然寫稿子,總是要鋼筆的,不可能用鉛筆。林依依雖然肉疼,但是更多的是期待,人有了期待,才有動力。

而且她知道,如果要寫稿子,用稿子賺錢,她也只有6年的時候,到了66年,十年動蕩開始,稿費被認為是“資產階級法權”而被取消,那之後到76年,動蕩不安的很,什麽都是講究付出,不講究收獲的。所以要賺錢,得在66年之前。

林依依一邊想著,一邊背著背籮回家,路上餓了,就吃水煮雞蛋。到了下午兩點,她才到家。一到家,她就開始寫東西了,在來回的路上,她已經構思了好幾個故事。

寫到五點,看著林大軍他們快要回來了,她去做飯了。

林大軍帶著林三軍和林四軍、背著林五弟回來了,三兄弟聊著天回來的,臉上帶著笑容,仿佛不知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