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開戰前先找好逃跑路線(第2/2頁)

幸虧他有重生者的先知,所以他通盤考慮之後,最保險的甩鍋跑路求接盤套路,就是把這一波港股護盤,和未來的互聯網泡沫危機聯動結合起來。

東南亞金融危機,主要是97年下半年到98年初。

而歷史上,全球性的互聯網熱潮,其實現在已經開始同步熱起來了——在大洋彼岸的大洋國,二級股市上納斯達克的上揚,從96年就開始了,歷史上一直要漲到2000年3月。

但是,香江這種玩金融已經玩到墮落的地區,對於新科技的反應比較慢,98年初本土的互聯網概念股也都還不怎麽熱,加上確實也不值得熱,基本上都是畫餅騙錢的。

歷史上,2000年3月,納斯達克都已經開始跌了之後,港股還反應遲鈍地多撐了幾個月,基本上撐到2000年下半年才開始走低。

至於全球性的互聯網泡沫正式破裂,眾所周知那要到2001年2月份之後——也就是大洋國大統領選完換人之後,小不死成功接任才崩。

畢竟互聯網圈的企業家態度素來是親民豬反供核的,他們怎麽也要給克琳頓這個在科技界頗有威望的領導人面子。

互聯網泡沫即使要崩也必須咬牙死撐,不能在他任期內崩。哪怕用呼吸機吊著,也要吊到供核档的戰爭狂魔上台後才正式嗝屁。

在全球泡沫正式總崩的時候,香江倒是沒落後,港股這邊的互聯網概念股,都幾乎一周之內跟著納斯達克一起崩了。

把這些先知先覺的利好因素捋清楚之後,顧鯤的想法也就很顯而易見了:

他希望的當然是7月份護完盤之後,能走的盡量走。

實在走不掉,那就最後重倉港股這邊的互聯網和電訊,把這波行情和後續一年半的互聯網泡沫聯動起來,趁著互聯網網熱最高峰的時候再脫身。

也就是說,最差的打算,無非是因為過於愛國,過於仇恨索羅斯,不得不當個一年半左右的中長期股東。

最後走肯定是要走的。

那麽,在這些互聯網股裏面,顧鯤為什麽會具體選中盈科數碼和香江電訊呢?

這是因為這兩只股票太有名了,後世被作為港股互聯網泡沫的對比,有很多人分析過。

盈科數碼是李老板的二兒子,李二公子搞的,弄了一大堆互聯網轉型概念,號稱投了一堆互聯網初創公司,其實根本不值什麽錢。

(從結果而論,盈科最成功的一次投資,應該是投中了後來小馬的騰雲科技。那次投資應該賺了三五十倍,不足百萬港幣的投資,互聯網寒冬中走的時候價值2600多萬。不過後來騰雲多值錢,大家都知道了,李二公子那次寒冬中自以為成功的脫手,被世人當成笑料笑了好多年)

但是,不管盈科實際的凈資產有多少幹貨,顧鯤知道李財閥就是會炒作概念圈錢——這個股票歷史上再2000年初最瘋狂的時候,市值居然達到了5800多億港幣。

要知道,如今98年整個港股盤面才3萬億港幣市值出頭,到00年歷史上也就剛接近4萬億。一只個股在4萬億總市值的股市裏,就值5800億,那相當於整個市場15%了。

而哪怕是20年後的2018年,在限遊令出台之前騰雲股價高位的時候,騰雲也不過只值三萬多億港幣市值,而那時候整個港股市場的總市值已經有三十萬億了,騰雲最巔峰也不過只相當於整個恒生指數的10%。

由此可以看出盈科數碼在第一次互聯網泡沫中的狂熱是多麽的不合理。

但是這樣的不合理,也給了顧鯤解套跑路的信心。

他知道,這樣一個未來虛高幾千億港幣的股票,你真要從裏面抽逃出上千億的資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馬上會讓信心崩塌、原形畢露。

但是,5800億的狂熱盤子,只是想抽出一兩百億港幣,還是很輕松的。

這不是瞎猜,而是有歷史證據證明的——歷史上,99年底互聯網最瘋的時候,李二公子就是拿著盈科數碼那個只有賬面虛值、並無多少實際凈資產的股份,去找匯豐銀行貸款,然後承諾把貸款用於收購香江電訊、且收購完成後把香江電訊的股份也追加抵押給匯豐銀行。

李二公子要求的貸款額是120億美元,折合940億港幣。但匯豐銀行真就答應了——可見,匯豐銀行多多少少是覺得,就算盈科數碼到了金融打包抵押市場上不值5800億,但1000億港幣左右還是肯定值的。

就算考慮到這個940億港幣空手套白狼貸款裏,匯豐銀行還有相當部分考慮是基於“你爹是李嘉城,就算你出事了你爹還是會救你的”,才敢給錢。那麽再打個折扣,從裏面抽個百億港幣級別的資金出來,應該還不至於提前崩。

稍微弄幾個這樣的股票,顧鯤未來提前跑路就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