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

“臥槽!原來我們國家還有大學生一個暑假裏連破24次世界紀錄?9塊世大運金牌?”

“世大運是個什麽比賽?不管了,反正能破那麽多世界紀錄,就是老牛逼了。”

“沒想到啊,我們華夏人的人種居然遊泳能遊這麽快。”

似乎是一夜之間,顧鯤這個名字就傳遍了華夏大江南北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成為了一個廣泛被人街談巷議的都市傳說。

這天,是9月10日,教師節,也正好是一個星期天,對顧鯤的專訪,被安排在了當天下午央視五套的一個體育綜藝裏播出。

因為是周末,所以下午档也不算辣雞時間。這年頭娛樂活動少,還沒網絡,家裏有電視機的人,如果不出門,周日下午也是有很大概率看電視的。

而之所以說,“一夜之間只是傳遍大部分一二線城市”,這也不能怪顧鯤,要怪央視的基礎設施太差,還要再過兩個月,央視五套才能被全國接收呢。

不過這都是無傷大雅的,既然這套節目反響不錯、重播收視率節節攀升,哪怕兩個月後,央視五套肯定會拿出來再重播一下。

或者直接因為在五套表現好,就拿到如今已經能全國接收的一套、重新制作後加入新的素材,追蹤報道。

第二天,9月11日,星期一。

京城的央視五套,每周都要開例會,總結上一周各節目的反響、總結經驗教訓、調整資源調度。

播出了顧鯤專題的那個節目組,自然是得到了台領導的表揚。

“主任,這是我們這档節目本期的收視率,以及部分觀眾的熱線來電反饋記錄。關於顧鯤的事跡,觀眾反響非常好。在可收視區間內,我們的收視率是27%,當晚我們擠出時間緊急重播後,收視率反而上升到35%。即使不考慮覆蓋範圍,收視率也有8%。”節目負責人意氣風發地匯報。

所謂的總收視率,是強行把那些收不到這個頻道的地區、也就是全國的總電視機保有量都算進去了,這種算法顯然不公平。

至於收視率調查的方法,90年代主要還是電話抽樣,樣本比較小,肯定有相當的誤差。至於收不到的地方,那就不用電話抽樣了,直接按照零加到分母裏就行。

不過算法和誤差都不重要,只要知道這個數據在當時的央視五套已經是老牛逼了。

反正你是這麽算,別人也是這麽算,電視台領導肯定是在同一套考核統計技術手段下來平等衡量所有節目的。

頻道主任當然是很功利的,手下什麽節目表現好就要深挖,於是公事公辦地問:“你簡單總結一下,顧鯤那個專訪的觀眾反饋具體如何?我沒時間一條條看。”

節目負責人便委婉地說明:“其實……對於顧鯤的體育成績,觀眾倒不是很熱心,主要是對他生活中是個什麽樣的人,比較感興趣。

還有一些觀眾提及目前國內的留學生工作的弊端,盛贊了交大和其他接受蘭芳文化教育基金委培的學校的工作。

另外就是希望將來可以看到更多的節目介紹蘭方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大家對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南洋華人小國很感興趣。”

“關注點都不在體育上啊……”頻道主任沉吟了幾秒,故作尷尬,但他內心也知道這是必然的,“不過這個顧鯤的事跡,確實傳奇,而且比較有綜合性看點。我看可以推薦做個後續,拿到一套去試播。”

央媒做的節目本身肯定要端著架子,但人民愛如何聯想,不是媒體管控得了的,甚至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喜聞樂見的,誰跟收視率過不去呢。

就像“隊長別開槍,皇軍托我給您帶個話兒”裏那句台詞:你管得了我,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

娛樂至死,皆大歡喜。

因為前期采訪的料足夠多,所以只要繼續制作就行,進度很快,幾天之後,新的節目就在央視一套上播出了。

甚至還在新聞連播裏,插了一條簡訊——舊聞當然是不配上新聞連播的,所以那條簡訊跟顧鯤奪得9金、破24次世界紀錄沒有關系,而是給滬江交大的。具體內容就是關於“新的外國助學基金會贊助外國留學生來華留學”。

簡訊總共只有15秒,也就是一句話的概述,加上一句與“目前外國基金會贊助華夏優秀學生去港澳/李家坡留學”的對比,稱贊了國內頂級大學在國際化方面的新努力、新可能性。

不過就是這15秒,讓關於顧鯤的專題重播,收視率又暴漲了一大截。

央視五套只能覆蓋到省城以上城市的弊端,被徹底彌補了,顧鯤完全成了全國級別的熱點關注。

……

9月24日,五套訪談播出後剛好兩周、央視一套跟進後一周。

身在滬江安分念書、遙控生意的顧鯤,就接到了一些新的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