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4章 我不是有超算嘛(上)

反向研究技術的時候,拿到的資料中,最好的是有實物又有詳細的文档的,不過那顯然次數極少,成千上萬次當中或許有那麽一次,就已經是相當不錯,能讓人驚喜不已了。次一等的則是有詳細技術文档卻沒有實物的。

可是,即便是拿到技術文档,分門別類整理,翻譯,整體閱讀,對照,整理出脈絡來,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再想要從中分析出需要的技術,則更是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這還是有相關文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相關文档,再次一等的則是拿到實物。有了實物,就可以根據實物來進行測試,並進行反測繪的工作。

不過,反測繪工作也不是那麽輕松的。郭泰來這樣的可以利用納米機器人快速的完成,可是普通的科研人員想要做,就得在詳細的視頻和文档記錄下,從外到內一個螺絲釘一個螺絲釘的拆,一層一層抽絲剝繭,挨個的將零部件繪制出來。

如果是規則形狀的零部件還好說,測量工作做的精準一點就可以。如果是不規則零部件,那就麻煩了,只能測量近似曲線,工作量簡直讓人發狂。而且就怕一個不小心,順序不對或者多出來少出來一個零件,麻煩大了。

再差的就是只有結構圖,如同郭泰來上次提交的那一系列的飛機和發動機的結構圖一樣。憑空看圖分析,需要極強的空間分析能力。有時候按照結構圖造出來零部件,裝配也是個大問題,準確不準確,能不能運行尚未可知。這也是為什麽郭泰來提交了結構圖的情況下,依舊還是有人懷疑其真實性的原因。沒有實物參照,只靠著圖紙來分析,難度畢竟還是太高了。

這次,本來專家們以為還是只有結構圖,大家就只能一大堆人聯合起來翻圖紙攻關研究,然後試圖從圖紙中發現一些技術解決方案,慢慢的反過來還原對方的技術真相,這沒有幾十人上百人的團隊一年半載的功夫肯定沒什麽成果的。

然後巨大的驚喜就砸在了所有人的頭上。

一套完整的講述MT30工作原理的3D動畫示意圖,以及一些部位的分解示意,還配有解說。更厲害的是,還有完整的3D裝配示意,簡直就是一份最直觀最完整最容易解讀的技術設計方案啊!

從整體的氣流和燃料如何進入燃燒室如何推動葉輪旋轉,一直到詳細的某個葉輪是如何的形狀如何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每一級不同的葉輪旋轉的速度以及承受的壓力,每一階段的空氣溫度範圍,使用的材料性能範圍,極限受力範圍分析,裝配的時候各種要求,各種緊固件承受的扭矩範圍,要求的安裝精度等等,全都在3D動畫中有著完整的說明。

雖然每一次給出的都是一個大體的範圍,不是精準的數字,但這已經比大家在一無所知中摸索要好上太多了。說句大實話,就算是做實驗,也比一點信息不知道要少做很多次。

在場的專家們又不是那些什麽都不懂的小白,看著動畫演示,再看著那些受力分析,這些動畫中的技術原理能不能成立大概還是有概念的。那些數據,如果真的開始研究,應該也是可以耗費時間計算出來的,或許未必就那麽精準,但大差不差應該是在這個範圍之內的,真正的技術專家,還是有這個判斷力的。

特別是從某個項目組抽調過來的技術專家們,看完這個完整的演示,心中幾乎立刻就篤定了,這些都是成立的,只要按照這個演示中的數據進行驗證,反向測繪都可以免了,詳細結構圖和裝配說明都有了,按照這些圖紙打造零部件,然後按照裝配說明安裝,上機台驗證就可以。

不由得,這幾個專家把目光看向了趙晏晏。趙晏晏是他們的項目組長,而之前他們研究的同樣也是一款艦用燃氣輪機,不過是反過來從艦用反推到航空上。

沒錯,這些專家所在的項目組,就是研究郭泰來那艘高速遊艇上的發動機,然後更改成航空發動機,最後用於國產魚鷹的那個項目組。趙晏晏就是他們的組長。

郭泰來高速上遊艇上使用的那兩台燃氣輪機,其實也是源自羅羅的MT7,實際上技術原理是一脈相承的。這也是為什麽這些專家看到之後就覺得沒問題的原因。

沒人會懷疑郭泰來之前是偷了羅羅的技術,因為那個時候直到現在,都還沒有MT7的出現,一個人提前好幾年去偷還沒有出現的技術?

最多趙晏晏只會認為,當年郭泰來就從羅羅發動機的最基本的技術原理中改良設計出了MT7發動機,所以現在拿到了MT30的實物,很輕松的就理解了MT30的技術,然後用這種方式展現給大家。

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麽郭泰來拿到了那款渦輪軸發動機之後,沒多長時間就進行了改良,因為全都是一個公司的產品,原理上早就琢磨透了。當然,也同樣解釋了為什麽短短的一年時間,他們就看到了這份詳細的3D動畫演示和結構圖,理由是一模一樣的,因為郭泰來對羅羅的技術十分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