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換牌銷售(第2/3頁)

到底改用什麽呢?

蜻蜓是越南人喜歡的昆蟲,甚至亞洲象也是越南人親近的動物,越方一度提出這兩個候選品牌。

但都被韓皓否決了,他內心還是更希望用中國的動物來代表華夏廠生產的摩托車,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來自中國的產品。

有了這個前提,中國獨有的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揚子鱷等進入了選擇範圍,這其中無疑是國寶大熊貓得到了最多支持。圓圓滾滾,黑白分明,明明是一只熊,卻靠吃竹子為主食,時不時賣萌奪人眼球,而且是中國人民公認的國寶。

就用“熊貓”牌吧,把華夏替換成熊貓,越方也立即同意了這個換標計劃。只不過摩托車的熊貓品牌已經被人注冊,是渝州市的一家破產國有工廠。為配合三峽工程,渝州市在1997年正式脫離蜀川省,單獨成立國家直轄市,成為西部又一重鎮。

遙想當初來到渝州尋找發展思路,一晃幾年過去,自己也大學畢業,不再是當初青澀的毛頭小夥。當時看到嘉陵、建設這樣的國營大廠,源源不斷往外發運摩托車,自己一臉羨慕只希望能在其中提供某個零件分一杯羹足矣。沒想到當初志向不高的自己,現在已經成為令它們聞風喪膽的強大對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中國抓住世界經濟巨輪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市場機遇也瞬息萬變,華夏廠能夠迅速崛起就依賴如此。倘若嘉陵、建設不盡快轉型適應,那麽熊貓廠的今天就是它們的明天。

在1997年,華夏廠以124萬的銷量躍居到國內行業第二,原本的老二嘉陵摩托銷量大幅下滑僅為85萬,處於行業第三。行業老大依舊是輕騎集團,不過他們和1996年相比銷量下降了5萬輛,年產量140萬台。至於建設集團排名進一步下跌到了老六位置,銷量僅為52萬台,被後來居上的金城摩托、長鈴集團超過。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到,原本牢牢占據國內摩托行業前三甲的國企巨頭頹勢已顯現,來年華夏廠很可能就會登頂變換天地。雖然1997年國內摩托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許多小廠都熬不住關門倒閉,但華夏廠依舊保持了強勁勢頭,盈利基本和1996年持平,達到了5.1億。在洗牌之中,雖然單車利潤進一步下降,但得益銷量大幅增加,華夏摩托保持了行業第一的盈利能力。這主要歸功於重視研發,注意營銷,牢抓質量三管齊下,時刻保持行業頂尖的競爭力。

擁有熊貓商標的國有工廠,當初在全國一哄而上拿著國家白給的技術圖紙上馬摩托車時建立,經過歲月的洗禮和市場的淘汰,這家工廠早已經破敗。迄今還依舊拖欠著工人們的養老金和醫保報銷,唯一值錢的就是這塊當初靈機一動注冊的熊貓品牌。

華夏摩托沒有直接出面,而是通過第三方公司出頭收購了熊貓牌商標,這是為了防止地方政府坐地起價,畢竟現在炙手可熱的華夏廠要是出面,肯定會被當肥羊砍一下。

150萬不到,熊貓牌摩托車商標就被韓皓收入囊中,這筆錢將用來安置報銷舊工廠工人的各種費用。

一向來注重商標的韓皓,自然不會放過汽車的熊貓商標,但他知道在南粵省已經有了一個叫做熊貓汽車的合資工廠。這個熊貓汽車當時來頭很大,號稱是美國的大企業來到中國建立。一期工程就預計生產30萬輛的轎車,全部投資高達20億美金。在1988年的20億美金,是一個讓地方政府為之瘋狂的數字。首期投資2.6億美金準時到賬,大片廠房在大亞灣的空地上興建,看起來熊貓汽車準備在中國大幹一場。

到底熊貓汽車的來頭如何?它其實是一家教會組織的教產基金,為了投資增值看中了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投資汽車廠。其並沒有自己的汽車技術,也沒有汽車工廠,有的就是大把美金。可以說熊貓汽車戰略眼光很好,但來得不是時候,尤其在敏感的90年代中國興起了姓資姓社的大討論,該項目又沒有尋求國內汽車企業合資,被國家勸退了。後來汽車不搞了,就改搞房地產,畢竟花了那麽多美金買下了大片地皮。

公然在中國打出了熊貓汽車的名義,到底熊貓的汽車商標在不在對方手中,韓皓一時無法判斷。

經過打聽,沒想到熊貓這個商標在汽車領域居然還沒有被人注冊,這可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華夏汽車趕緊召集人手設計了一個熊貓頭像的圖案和英文panda的商標,把熊貓商標搶到了手。商標歸汽車類別下,在大客車、小汽車、貨車、汽車輪胎等產品中均可使用。

想不到在越南的折騰,反倒便宜了華夏汽車,拿到了寶貴的熊貓商標。

華夏廠在越南合資工廠即將下線新產品,為此特意搞了一個上市慶典,韓皓也飛往越南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