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四汽傳說(第2/2頁)

韓皓難得如此正式介紹自己,顯示出他對這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高度重視。

準備了一輛大客車,大家吃過飯後,就上車向虎山出發。

在車上,韓皓跟淩雲智坐在一起,主要是淩雲智要相他了解到底華夏廠的汽車項目進度如何?

新廠區的設計建設韓皓特意等淩雲智到來才動手,因為淩雲智曾參加過一汽大眾生產車間的建設具有實際經驗。

韓皓對工廠車間的要求並不單單是生產微面,還要涉及到今後的轎車生產,所以需要淩雲智這樣的汽車人才幫忙出謀劃策。這也是李樹富跑了好幾趟辦公室一無所獲的主要原因,技術專家沒來,韓皓哪裏會動工建設。

得知新廠區的土地已經平整,然後跟三菱汽車的技術轉讓正在洽談,還有其他技術人才正在招募,最主要是韓皓準備了至少一個億的資金專款專用,這些信息讓淩雲智比較滿意。

雖然白手起家建設,但至少外部條件韓皓已經創造得不錯,沒有說光吹牛不做事。

由於汽車廠地址距離虎山縣城有10公裏遠,現在只是一片平地,唯一的建築就是三棟正在建設的專家樓。所以這些人,韓皓都先安排在華夏摩托車廠區,這裏準備有宿舍供他們居住。

看到華夏摩托車廠現代化的廠房和優美的廠區環境,一汽一行人感到來到虎山,他們提出要建設第四汽車廠的願望有很大成功幾率。

由於摩托車市場已經由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像嘉陵、建設、輕騎等巨頭在降價之余也改變了收款方式。以前都是經銷商拿著貨款到工廠提貨,現在變成了摩托車廠先發貨再結算的模式,看上去銷量繼續上升,工廠的庫存良好,但在經銷商手中卻積壓了大量車輛和貨款。買方市場的一大特點,就是摩托車賣不出去產生了積壓。這極大占用了摩托車廠本已經脆弱的資金鏈,摩托車市場坐著數錢的好日子終於過去,許多摩托車廠開始面臨倒閉的風險。

華夏摩托之前苦心建立的縣級經銷商網絡終於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力,跟摩托車巨頭們粗放式銷售基本只顧及到省一級或者大市級別的網絡不通,華夏廠的摩托能夠直接覆蓋中國的基層地域縣和鄉鎮。在許多道路兩旁都刷上了華夏摩托的宣傳口號,“華夏情中國心”、“買摩托,找華夏”等口號比比皆是。甚至有人開玩笑道,國內農村廣告除了鋪天蓋地的三株口服液,就是精細耕耘的華夏摩托了。

華夏廠只需要管理到縣級經銷商,再由縣級經銷商發展當地的市場,雖然缺乏一定競爭,但至少保證了本縣經銷商的利潤。要想經銷商死心塌地跟著你幹,必須得讓他們嘗到甜頭。據華夏廠內部統計,單單華夏摩托一個項目,至少在全國造就了將近一千位十萬級小老板。他們跟著華夏廠分享了經濟發展成果,成為率先富裕起來的一群人。因此,華夏廠的資金運轉情況良好,基本沒有發生拖欠貨款的現象,在全國摩托車行業獨樹一幟。

在其他摩托車品牌開始滯銷時,華夏廠的公主、王子、將軍三大系列10個型號摩托車依舊供不應求。1995年的摩托車市場,50CC的低端排量依舊占據了20%的份額,但90-125CC的排量摩托車市場出現爆發性增長,增長率同比超過60%,其中90CC達到創紀錄的172%,前8個月銷量接近百萬台。踏板車在國內同樣迎來了爆發性增長,成為新的市場增長點。以前雖然有輕騎木蘭50這樣的踏板車在生產,但踏板車所占據的市場份額一直只在5%左右。依照發達國家踏板車占據份額類比,意大利是55%,日A本50-60%,台灣80%等,現在中國市場也進入了類似發展道路。

據估計,1995年踏板車銷量在中國將會達到20%的歷史新紀錄,而重點生產踏板車的華夏摩托廠將成為最大的贏家。也正因為如此,韓皓才有資本進軍汽車市場。依照他的估計,摩托車市場至少還能火爆3年時間,這足夠他積累其足夠資金來興建心目中的汽車基地。

本來邀請三菱汽車的代表團訪問虎山的報告已經報請省政府批準,但卻一直沒有下文。由於牽涉到外賓,所以必須要政府例行審核,一直沒能批復導致跟三菱汽車的談判不得不推遲進行。

這讓韓皓有些著急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