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楚總從來都不秀(第2/3頁)

小康也是一樣,或者說正是因為有這些油鹽不進的潛力股埋伏在廣大潛力股們之間,靠其他潛力股打掩護做保護色,才有了向上突圍的可能。使得巨頭不可能一網打盡,只能找到合適的姿勢去“看待”潛力股們,追求更合理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接入到新興勢力的崛起中。

因此這個世界才充滿繽紛,而不是一潭死水。

只不過有這樣的雄心不見得能挺得住巨頭的圍剿,關鍵在於護城河挖的深不深。

終於說到小康,巴人和小康的管理層們頓時變得更認真了。楚垣夕一看這不行啊,你們這麽認真我怎麽好意思往嘴裏塞東西呢?因此趕緊招呼大夥邊吃邊聊。

其中黃團的事跡對小康高管來說莫不諳熟於心,反而比較關心Zoom。然而楚垣夕居然並不看好Zoom能挺住。

要知道矽谷的競爭環境雖然同樣慘烈,但是從頂層設計上,比較注重創新和對創新勢力的保護,投資營商環境不像國內這麽叢林化。換言之同樣貴為巨頭,微軟、臉書不能像企鵝和阿裏一樣為所欲為,嚴苛的法律劃下了比較高的底線。

因此他們是比較看好Zoom突出重圍的。

而且遠程會議值錢啊。原本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麽巨頭都要發力於遠程會議,比如說百度沒有下注遠程會議而頭條系早早下注,所以BAT裏的B換成頭條系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後來發現,這玩意絕對是臥槽級的,特別是在不那麽重視用戶個人隱私的國朝,因為即使完全免費的用戶都有著巨大的價值。

但凡使用遠程會議的人,標簽都特別清晰,什麽公司的,什麽崗位的,系統統統輕松知道,甚至還能知道你的狀態,比如最近比較缺錢。然後當然是精確推送廣告,而且是高客單價廣告,比如保險、互金放貸之類的。

此外還有教育,利潤極為驚人。比如說免費提供K12網校們使用,用完了立刻知道誰是精準客戶,把其它K12的廣告投給他,就問你服不服。

這就是Zoom被多數人看好的原因,獨角獸蛻變為小巨頭指日可待。只聽廖星星問:“老楚,你都說了能否沖出去要看護城河深不深,Zoom光2020年一季度,用戶數從一千萬暴漲到兩億,吃到全球最大的紅利,沒有之一。用戶體量肯定算是護城河了,這還不夠深嗎?”

“呃,你得看這個紅利是怎麽吃下去的。”楚垣夕當然知道Zoom的驚人數據,去年以財務投資的名義買納斯達克的股票之後看著百度死樣活氣的樣子,他一直後悔當時怎麽沒買Zoom。“那是一個特別重銷售的公司,靠的是強大的銷售基因,做ToB吃掉的這個紅利。明白?”

“不明白啊,雲服務中ToB銷售不是非常重要嗎?”

廖星星畢竟是搞運營策劃出身,走地面是一把好手,但是即便是最早一撥被提拔為小康副總的,對經濟的深入理解還是沒有成為強項。他現在是常駐南方,在即將開始的加盟大作戰中統管南方十幾個加盟城市。

另一邊梁可年早就聽懂了,但是又不好插話,這個表演的舞台應該是屬於楚垣夕的,當下屬的怎麽能搶老板的風頭呢?

但是袁苜搶起來毫無壓力,而且很難得,她居然也聽懂了:“哎呀小廖,重銷售就沒壁壘啊,你靠銷售建立起來的關系,巨頭隨便挖挖就挖開了,挖你的蘿蔔不打商量。”

其實Zoom的ToC業務也不少,有能力直接面對用戶,但是早早就在許多國家建立實體銷售機構,專啃B端企業,開拓以大型公司和組織為主的客戶群體。在國朝則通過渠道代理商進行銷售。

這種模式也就是在海外還能堅持一陣,換到國朝這邊只要巨頭們發力,最多一個月,B端用戶統統都被蠶食掉。

至於C端用戶,微軟一出手就是全免費,Zoom的“免費使用,增值付費”的策略立刻相形見絀,用戶附加值這麽高,還收費?天理何在?良心何在?

只是這麽一說,糊塗人雖然明白了,但明白人又糊塗了,梁可年立刻問袁苜:“那小康是靠什麽建立壁壘的呢?”

小康怎麽幹的,這一年來梁可年倒是都看在眼裏,確實不是以銷售為主打,要說起來,應該算是以補貼為主打。但是以補貼用戶為主打不是護城河更淺了麽?還不如銷售呢。這就好像閱讀行業裏的免費小說讀者和付費小說讀者的區別,免費小說讀者的粘性多低啊?不持續投入巨量的買量經費死的要多慘有多慘,最終變成給廣告引擎打工的。

這個問題袁苜是必須猶豫一下的,好在很久以前就跟楚垣夕聊過,有印象,因此簡單回憶一下答道:“靠功能,按移動互聯網裏的行話叫做‘產品’,城市寶藏、健康幣這些類型的我們稱之為產品,靠這些產品的功能建立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