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真牛科技掛牌(第3/3頁)

對這種提問楚垣夕通常都是一笑了之,因為不是不能做,而是沒興趣。做平台的吸引力對他來說也就是還湊活,局限到電商就更沒勁了。下一個時代是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做萬物互聯的平台才有吸引力,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這麽一兜一轉,時間來到4月20,這天忌開市,但是薛明執意要在這天掛牌完成孵化的第一步。

他的牌子直接跟巴人掛在一起,相當於當年巴人掛靠在果實網絡帝都分部一樣,由巴人給真牛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務。公司名叫真牛科技,主攻音頻AI,做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攻堅方向還是遠場聲音識別,讓遠距離操縱音箱成為可能。

這個技術為什麽需要解決方案呢?因為市場上的智能音箱普遍要求用戶近距離說話才能識別出來,離遠了之後根本沒反應,無論多大聲音喊叫都不行,背底噪音削不下去嚴重幹擾有效聲音。

但是什麽是背底噪音?這就是人和機器之間的差別了,想要教會機器分辨出什麽是噪音並不簡單,也是人工智能領域內比較難啃的骨頭。

所以那些擔心智能音箱監聽自己隱私的,其實只要離遠遠的就沒什麽可擔心的,但是市場中的所有玩家都希望自己成為那個解決遠場聲音識別的人,這樣的產品肯定爆賣。

對於這麽有“前途”的公司,楚垣夕也是相當慷慨的,把薛明來不及確認的期權全部轉為了DKP,又追加了三千萬的資金,然後給出了天使輪一億的估值。

這個估值差點把Pony.L5給氣翻過去,徹底絕了最後一絲遊說的希望。

其實牢騷肯定是要發一下的,比如說初創公司估值虛高不見得是好事,很可能反而是壞事,不利於下一步發展等等。楚垣夕承認這套說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當薛明看到楊健綱、趙傑的孵化協議,然後和自己的進行一番對比之後,頓時感覺這個條件是如此的寬松,自己的占股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不簽的話很明顯是虧了!

只不過真牛科技的第一單業務還是小康的AI團長的外包維護工作,這個項目不可能停,現在的商業關系更清晰了。

實際上楚垣夕真要排一排誰對自己的商業計劃最了解,第一名不是薛建華也不是劉璐,理論上應該是薛明才對。技術是騙不了人的,也沒法隱瞞,你不告訴別人,別人做技術的時候是可以猜出來的。

像AI團長的功能,還有線上內容中的其它AI支援,既然要讓薛明做,就肯定要交代邏輯,萬一薛明真的不去猜,而是無腦幹,反而可能做出牛頭不對馬嘴的東西。這也是楚垣夕那麽著急給他做孵化,特別不願意他離開巴人-小康體系的原因,他對小康的理解如果發散出去可了不得,雖然他自己理解的未必透徹,但是要是碰到什麽高人呢?

因此,薛明才是對小康商業計劃最憂心忡忡的人,別人不知道這個計劃裏有多少看似合乎邏輯但實際上危險重重的地方,他知道。

所以掛完了牌子,薛明直接來到小康總裁辦,問了楚垣夕一個問題:“其實我發現,你這個小康計劃雖然特別宏偉,但是真正牛逼的地方居然靠的是單車,是不是?或者說靠用戶軌跡做功能,做社交。沒有的話小康和普通的便利店相比就是用戶體驗更好一些,補貼用戶猛一點,小康能玩的東西別人都可以快速山寨,大不了不要區塊鏈。”

楚垣夕只是點點頭,因為這在小康內部早就老生常談了,薛明發現新大陸一樣完全沒必要。

只聽薛明著急的說:“但是你要是全靠用戶軌跡的話,還是有人可以山寨啊。而且都是巨頭,瞬間變出一個小康來,到時候靠規模急死你,我怎麽看你一點都不著急?”

“急啥啊?安心安心,別一驚一乍的。”

楚垣夕說話間微微一笑,薛明心說安心?是因為急也沒用所以安心嗎?這個笑容怎麽感覺特別魔性?

在魔性的笑容下,楚垣夕說的是:“你有這種想法呢,是因為完全沒有坐在我這個位子上,現在你也要當總裁了,你得學會用企業家的視角看待市場,看待競爭。”

薛明只得無奈的點頭,楚垣夕以創業導師的模式教導他怎麽創業怎麽當總裁,他還真沒話說。

所以他一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只聽楚垣夕說:“他們有單車不假,反應過來之後也可以立刻開始跟進,這都是問題,但是你說瞬間變出一個小康來,是不可能的,我們最少有一年的窗口期。我要慌,也是半年之後慌,明白吧?到10月了各項進度跟不上我就該慌了。為了避免到時候真慌,我還準備了大招呢,雙保險,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