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繼續四面出擊(第3/3頁)

傳統場景中,即使多樂之日也有券,同時有價格合適的產品,這個關鍵信息沒法觸達小A。他只是臨時路過,沒時間接受信息,甚至想找也不知道去哪找到這個信息。他要麽進店要麽錯過。

在傳統場景中,最先進的推送方式也就止步於基於位置的推薦,還是基於日期的比較容易。就算多樂之日神通廣大能基於位置推送給小A的某個APP,很抱歉小A他找不到啊,等他翻到信息的時候已經走過去了。

換言之,店鋪因為不是按需推送的,很難在用戶走到門口的時候推給他,更可能是早晨打開某個不相幹的APP時看到,或者上車之後打開某個APP看到。用戶在這個場景中需要的是提前精準推送,否則沒時間消化信息。

所以傳統場景中小A只能提前搜一下附近的店,看到味多美有券,安排。

那他為什麽不直接進多樂之日的店直接買?因為他需要比價,要確定比計劃中的味多美更劃算才會否掉原計劃。這是當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用戶的需求決定的,確定有更優惠的而且進門就能找到我就買了,需要進去自行判斷半天的話那很對不起,浪費不起這個時間,還是執行原計劃。

最終小A匆匆而過,然後回家路上看到了多樂之日的券,發現比味多美更超值,但是實在太晚了,於是後悔不叠。

可是有了小康AI團長,這個傳統場景就不復存在了,因為用戶會第一時間打開小康APP,裏面是個基於路徑的優惠券集合,如果多樂之日有券而且比味多美更優惠,一定會推給他。

而且小康還可以打出提前量,因為是要獲取用戶軌跡的。也就是說在用戶想要找券之前已經把券準備好了,即使是“路過”這麽點時間也足夠。

更重要的是小康還可以整合出一站式優惠券方案,基於你的位置和路徑,根據大數據進行推薦。

這樣用戶就不用思考了,看到小康給推的券直接買準沒錯。於是形成類似拼多多式的貨找人效果,而且比拼多多那種由真人分享到社交鏈接裏的貨找人更精確。用戶可以沿途哢哢哢連著幾個店自提,極為方便。

這麽體驗一圈下來,蜂蓮這種偏傳統的商超哪裏遭的住?當場就把CTO叫過來研究怎麽開發自己的功能。

實際上這種情況接連發生,除了美多之外辛西婭唯一不知道怎麽接觸的就只有河馬而已。包括其它一些友商其實已經吹響進攻社區的號角,但是仍然可以談。

對河馬,楚垣夕的心態是比較矛盾的。河馬肯定是最大的潛在合作方,同時河馬的社區團購搞得飛起,能夠提供最大的業務量和最有價值的生態。甚至於如果小康不以商務的方式去談,而是以一個更低的姿態,還有可能得到河馬的用戶導入。對別家這是不可能的但對河馬來說完全有可能,畢竟是阿裏的生意,器量寬,看到這麽好的投名狀肯定可以聊。

這都非常誘人,很想要。但這個姿態放低不可能是口頭上,肯定需要簽字,只是楚垣夕不可能簽。

想象一下當河馬在未來某一天,大概兩三個月之後,突然認識到小康線上內容的價值,第一反應肯定是展開並購,而且是迅速的、猛烈的攻勢;其次是以戰略合作的形式把小康整合到自己的業態內,不追求名義上的並購但要的是實質上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如果楚垣夕的目標是攢一個局,最後上市或者賣給阿裏、企鵝,那麽小康推進到這一步基本已經妥了,這個時候先簽字是很好的,算是邁出第一步。但小康需要的是獨立發展,成為本地生活的一極,而不是成為誰的一部分,以上兩種肯定都要避免。

只是避免也得講究個怎麽避免,因為阿裏還有第三反應呢,人家可以自己做啊。阿裏有哈嘍,這個硬性條件的存在使得包括企鵝在內都不好染指,但是阿裏和黃團可以立刻開始染指,甚至小康AI團長功能很有可能促使小桔單車估值提升。就算他們之前沒有保存關鍵數據,視為冗余放掉了,朝聞道夕可死,人家立刻開始存啊。

這個心態傳導給辛西婭,讓她也比較為難,楚垣夕的要求相當於就像要好處,但是不想給出真正的好處,同時還要盡量避免引起對方並購和山寨的動機,還得把自己的功能推銷出去讓人認可,這對商務來說幾乎是無解的……

就這麽著,時間來到4月11,小康粵東省兩大主城同時啟動擴店計劃。時間推進到現在,擴店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階段,排除萬難也得擴。

這是另外一個黃道吉日,宜開市、宜交易。從這一天起小康的支出要像流水一樣嘩嘩的飛出去,整個過程需要持續三個月甚至更久,到7月底的時候完成第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