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甘新賣菜上路(第3/3頁)

想想米國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Starsky是怎麽以自動駕駛為名講故事,同時安排傳統卡車司機打工的,陽光底下就沒有新鮮事!

於是,楚垣夕敲定了時間表,遊聯網將於5月10號上線,而專項基金的申請需要一個周期,所以材料肯定不能等到上線之後再準備。

小康雲,規模上肯定不如企鵝雲,不如阿裏雲,但是在雲領域的深度紮的更深,就像國朝的核彈一樣,不需要毀滅世界100次,剛好夠用就行。

敲定時間表之後楚垣夕立刻馬不停蹄的接入甘新買菜的遠程路演,甘新賣菜得到獨立融資的許可之後籌備了20來天,經過一系列的架構調整,在徐欣的拉扯之下終於開始做融資了。

實際上他接進來的有點晚,魯茵的發言已經講完了,楊亨剛開始說。這是一家以聯系CEO模式運營的公司,魯茵和楊亨的股份與激勵完全對半開,在投資人看來當然是有隱患的,而且是最不好調和的那種隱患,但是隱患沒有爆發之前,就頂層戰鬥力而言肯定在效率上超過友商。

這段時間“巴人系”的融資是一個爆發期,無論是在小康、巔峰視效還是甘新買菜中,巴人集團都是主要投資人,所以楚垣夕混投資圈的頻率也在飛快的增加。

只聽楊亨說:“剛才魯總說了說我們之前做了什麽,我談一些大的方向,以及接下來我們打算做什麽,做這些事情需要多少錢,以及怎麽花。”

接下來楊亨首先講市場規模,國朝僅僅餐飲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每天4.5萬億,其中供應鏈成本占了四成,也就是1.8萬億,這還是沒有統計便利店和超市的情況下,也就是生鮮toB的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而且沒有鐵幕玩家,給創業者留下足夠的空間。

其實這也是行業弊端,也就是集中度不夠。米國的市場也不小,Sysco、US Foods、PFGC這三家頭部加起來市場占有率超過30%,國朝可能不到5%。帶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想以並購的方式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沒有好的並購模式。

國朝的性感創業者們開口必談米國,必須在米國找到對標企業,楊亨也不能免俗。Sysco就是米國乃至全球的賽道霸主,去年市值400多億$,前幾天掉到130,但是一對標就發現人家是通過並購成為霸主的,成立至今已經做過300多次並購,跨區域整合產業上下遊,形成一部輝煌的並購史。

楚垣夕心說這樣也就不用為並購籌資了,完美。

國內做toB還有幾個問題,主要是產地分散,缺乏標準,以及物流的履約成本太高。所以一般的toB創業都集中在某個地區,對於蔓延到全國範圍保持謹慎。但是楊亨和魯茵已經不滿足於圈在粵東省內發展了,因此聘請徐欣主導的當代資本為財務顧問,打算向全國發力,第一步是去帝都和魔都。

明白人都知道這話什麽意思,特別是看到楚垣夕上線之後。

做toB最重要的是實現較大百分比的貨源直采,與上遊優質的農業工廠達成合作。目前國內B端業務做的比較好的有黃團的快驢,還有黃團最近戰投的望家歡,只有上遊理順才能降低采購成本。

此外需要燒錢的地方是冷鏈物流,這是履約成本高企的地方。米國的人均冷庫保有量是國朝的六倍,冷藏保溫車是十倍,所以在米國做B端創業,有著基礎設施優勢。但是甘新要想發展成國內B端頭部,自建物流這筆錢是省不了的。

既然放甘新買菜單飛,楚垣夕就要以看待產業鏈上遊的角度去看待楊亨和魯茵。國內B端市場實際上是個百花齊放的市場,既然甘新要燒錢做冷鏈,裏面有沒有什麽小康可以高效使用的點呢?他的思考方向也沒什麽可奇怪的,昨天我奶別人,今天別人發育起來,明天來奶我,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toB創業者和企業開發合作才是更好的生態嘛。

很快進入問答環節。這一環理應由楚垣夕先問,因為巴人是天使投資人。

於是楚垣夕拋磚引玉,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楊總對標的西斯科大概有40萬的SKU,但是它的庫存周轉率只有24天,這個運營效率楊總打算對標嗎?如果有計劃的話,預算是多少錢?”

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早就商量好的,然而並不是,楚垣夕說放你們單飛就是放你們單飛,根本沒有對台詞。

因此他才是最期待楊亨和魯茵給出答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