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我是認真的(第3/4頁)

“能融到錢?”馮林不止一次聽楚垣夕嘮叨過拼多多以0利率從米國市場上融到十億$可轉債的事情。瑞幸如果信用更好,豈不是也能輕松融到錢?

“不,能融到錢是表現,深層次的優勢是你‘靈活’。靈活就意味著,你接下來想幹什麽都有機會實現,而不必太局促,這不敢幹那不敢幹。明白嗎?商業上通常都是必須專注於主營業務,想幹點什麽都要考慮成本考慮現金流,但瑞幸在這方面很有彈性。哪怕日後瑞幸改開便利店,來跟我正面PK我覺得都是可能出現的事情。你需要根據這個優勢進行規劃。”

說著,楚垣夕做了個請的手勢,引導馮林思考規劃。不同於第一篇,這篇必須采用啟發式而不是填鴨式。他的另一只手同時對於婭楠也做了個請,讓她坐的近一點。

於婭楠往過湊了湊,發現楚垣夕似乎小肚子上的肉都變少了,可見這幾天跑南方累的。隔著楚垣夕,她看到馮林一副很認真的樣子說:“瑞幸搞便利店會不會變成資本故事啊?”

所謂資本故事,就是把未來展望講給市場聽,通常是要開辟一門新的生意,進行跨界,謀求更高的利潤,以此來提升估值。

楚垣夕思索片刻,心說太復雜的也不用講給馮林聽,於是說:“這要看瑞幸能不能解掉優惠券的毒。你看做生鮮toC的,一旦不發優惠券,GMV立刻掉下去,瑞幸未來如果也是這樣,那就很有可能要講資本故事。不過現在你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你做規劃的時候可以不做跨界的品類。”

馮林把她自己調研出來的情報翻了幾翻,目前瑞幸非咖啡的品類已經不少了,有自有品牌的果汁堅果等等產品,有第三方快消品,也有小鹿茶這種開放加盟的,線上線下打通,那現在做什麽呢?這裏實際上有一個誤區,瑞幸其實完全可以什麽新品類都不做,完全專注於現有業務進行鞏固和消化,而且她感覺這才是正解。

不過現在是做論文,肯定不能這麽提交,因此才需要楚垣夕進行提點。楚垣夕提點的方式是:“往大裏想,要考慮升級自己的維度,做規劃的時候切忌不要只著眼於眼前。”

於婭楠跟旁邊偷偷笑,心說就馮林還升級維度?你可拉倒吧!

沒想到馮林突然驚叫一聲:“你看我這麽想行不行?我照著巴人和小康的發展模式移植到瑞幸上邊?”

只見楚垣夕露出驚喜的神色:“什麽發展模式?”

“流量模式唄,我們教授說了,有產品有流量,就可以建立平台。現在瑞幸產品有了,再有流量那不就能發展成平台了麽?我記得你說過好多次,做平台比賣產品強。”

於婭楠心說馮林這個奸詐的家夥!拍楚垣夕的馬屁簡直不著痕跡啊!我怎麽就想不到這麽好的形式呢?

“你們教授還教過什麽啊?”楚垣夕相當好奇,這個教授有點東西的嘛。有東西的教授不新鮮,但是懂流量用法的就比較稀缺了。

“還教過……”馮林眼珠一轉:“還教過copy要懂得怎麽copy,以及copy誰最重要。”

“你這個教授的聯系方式給我一下。”楚垣夕心說自己這邊剛把楊亨招進來做顧問結果就給放走了,現在顧問又變成了空缺,這個教授看樣子很務實,值得聊一聊,讓教授當商業顧問本來也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至於你規劃的戰略,非常好,但是光有戰略還不夠,具體的戰術呢?流量怎麽來,平台建成什麽模式的,怎麽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用戶?”

“這你就太難為我了吧?流量怎麽來?瑞幸有4000萬付費用戶啊,這不都是流量麽?”

楚垣夕心說這個確實太超綱了,因為很少有人能夠清楚的意識到什麽是流量。要用一句話來說明,那就是並不是有用戶就有流量,流量必須“流”起來才叫流量,必須有內容,用內容驅動用戶,用戶才能變為流量,否則就是“不流”的量。

至於什麽算是“內容”,何種內容適合瑞幸做平台?那就是超超超綱的東西了。

就瑞幸目前的狀態來說,只有他們公眾號上的1500萬用戶才能勉強跟“流量”沾點邊。不過對馮林來說,大概還不能夠清楚的區分線上流量和線下流量各自的特性,所以跟她討論流量的本質和動因實在是太過分了,楚垣夕決定直接說答案。

“如果我來做個簡單的規劃,可以這麽搞……嗯,就開啟一輪資助咖啡機的布局好了。自助咖啡機創業你們聽說過吧?”

馮林點頭,於婭楠雖然沒聽說過,趕緊一塊小雞鐸米一樣點頭。

只聽楚垣夕說:“這條創業賽道不是特別興旺,但是確實有幾個玩家還可以,比如晨興咖。這事由瑞幸來做更是恰如其分。雖然一定會虧損,但是,沒有人比瑞幸更懂虧損,調性相當匹配。而且瑞幸的物流和SKU都很強,應該比小玩家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