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6章 眾創通證平台(第2/3頁)

這種情勢讓他不得不為自己多考慮考慮。“您……我不是怕,我是……我是想您給我透點風,您到底是要搞什麽啊?”

耿斌深感勢單力孤。

有時候他也不得不反思回國之後的行動是不是有些過於杯弓蛇影了?大張旗鼓的做,開起大大的公司,大大方方的招人會不會反而好一些呢?

但是既然已經低調到如今了,只好繼續低調行事。問題就是沒有心腹,想要做點什麽,別人一懷疑就很囧。

像是現在,雷思雲是個很好的工具人,但他現在起疑了,就只好對他透點底。不然萬一他撂挑子了,進度又要大大推遲,問題是現在每一天都是重要的,推遲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又比如房詩菱那個笨蛋女人,一點基礎知識怎麽教都不理解,直播做的如同災難,嚴重的遲滯了自己的計劃,簡直豈有此理!

想到這裏,耿斌有選擇的說:“我的想法,是建設一個‘眾創通證平台’,用區塊鏈顛覆現有的互聯網創業模式。”

雷思雲一聽這個立刻就不困了,“眾創”、“平台”、“顛覆”、“創業”,這都是極其牛逼的關鍵詞啊。

只聽耿斌接著說:“老雷,區塊鏈什麽的你應該也懂點,我就不從頭說起了。目前無論矽谷也好還是國內也罷,做互聯網創業的,早期最重要的指標是注冊用戶數,中期是活躍,比如月活躍數MAU,對吧?比如說我做一個平台,用戶來了,使用我的平台功能,付出費用和時間,或者通過提供UGC內容、評價、商品等等得到收益,對吧?

那麽我平台得到什麽呢?我得到估值,按矽谷的算法,一個用戶15到20$。這說明用戶來到我的平台,在我平台上活躍,本身就創造了價值。但是這個價值沒有兌現給用戶,變成我平台創業者的收益了,對吧?”

“對啊。”

“不對!”耿斌搖頭,“這是不對的,這對用戶不公平,用戶的活躍成了我的養料,不公平。可怕的是很多用戶甚至還沒有這個意識,不知道自己處在不公平的一方。”

“啊?”雷思雲突然感覺這個調調確實是夠顛覆的,“那您的意思呢?”

“我的意思是,公平的模式是,讓用戶來到我的平台就可以得到錢,在平台上有活躍的行為也可以。這些錢,當然不能直接撒幣,直接撒幣創業的壓力太大了。那怎麽辦呢?發通證。這些通證的價值,要分批次兌現,通過創業融資的手段,讓資本市場作為助力來兌現。”

雷思雲都聽傻了,沒想到耿斌的邏輯還沒說完。

“當然,平台發展起來,有了用戶就有流量,最終肯定也要產生商業和收益,這是投資者給予融資的原因,所以通證兌現是分批次的,對應創業融資的輪次。這樣我們進行眾創通證平台創業,靠發通證拉用戶,比如用戶拉新,給予新用戶和把他拉來的老用戶各多少通證。最終都可以通過創業融資的方式兌現。”

雷思雲心說所謂通證不就是發幣嗎?空氣幣他也玩過的……不過話說回來,跟空氣幣的感覺確實不太一樣?

“不不不,這怎麽是發幣呢?空氣幣不是挖礦挖出來的。我更願意稱之為人肉礦機,比特幣是靠礦機燒電挖出來,我們的通證是靠用戶的行為挖出來。”耿斌說的義憤填膺的,“實際上我們是靠共識拉用戶,壯大我們的平台,共識是區塊鏈的信仰,是比黃金還寶貴的,你懂嗎?

只有達成共識,用戶之間才能交易這些通證。如此,用戶也可以不用等到批次節點,提前兌現通證的價值。而且根據輪次的不同,市場給出的交易價格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就像國債距離到期時間遠近的價格變化一樣。”

“也就是說您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這個平台和發行token做準備?”

“當然了!”耿斌心說發幣還是挖幣,當然是我開平台的說了算了!

雷思雲不得不陷入沉思,因為,今年上半年有一個特別火的幣圈概念叫做“共振幣”,感覺跟耿總的思路有點像?雖然共振幣是資金盤,而耿總描述的願景並不是,但是從交易的角度來講,不都是多個層級的裂變推廣嗎?

共振幣,在上半年可以放了大衛星,一個項目三萬BTC入場,一個BTC那個時候價值是一萬多$啊!

這套完備的理論模型+信仰的外衣,以及符合創業邏輯的商業模式,使得雷思雲感到相當的安心了。這個項目想要實現還確實得靠區塊鏈技術,因為裏面有比較復雜的交易流程,用區塊鏈,因為不可篡改屬性,能夠極大的降低用戶的信任成本。當然,一定程度上“區塊鏈”這三個字現在也散發著誘人的暴富的味道。

但他馬上又發現一個問題:“不過……您做平台還有做區塊鏈技術,您的開發團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