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批片

張召當年在光鮮,負責光鮮電影發行業務。

他發明了一種叫地網發行模式……

當時購買電影票還是以線下購票為主,光鮮就在發行環節,一家一家電影的地推,雖然費勁,但往往能起到奇效。

也成為光鮮影業成功的基石。

從2006年到2010年的四年期間,光鮮影業出品並發行了20余部商業電影,連續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長速度,創造了為中國電影業矚目的“光鮮傳媒速度”。

光鮮依然保持這種發行模式。

光鮮傳媒的發行人員主要是駐紮在全國大中城市,平時的工作就是深耕當地並搞好與當地影院的關系,只有開大會的時候才會去北京。

在公司發行的影片上映時,憑借著和影院們良好的關系,為光鮮傳媒代理發行的影片爭取到更好的場次時間和更多的排片數量——但光鮮傳媒要維持他的發行系統非常耗錢,他們需要保證很高的發行數量才可以實現盈虧平衡。

此外,地網模式依靠大量線下人員進行線下營銷推廣。

到2016年,網絡購票已經達到80%以上,人們更傾向於在網絡中獲取電影信息,而掌握大數據的在線票務巨頭在營銷宣發方面的優勢越來越大!

他那套過時了!

加入樂事,開始迷信大數據,大IP!

根本的觀點就是針對某個細分人群推出IP電影,將電影作為品牌運營,針對粉絲群長期打造周邊產品。

和一般的粉絲電影不同,樂事更傾向於最大程度開發電影品牌。

這一觀點是從整個樂事生態出發的,因為樂事致新和樂事網可以與樂事影業打造的IP電影產生快速的聯動效應,某種意義上來說,樂事影業的成功將直接影響樂事致新的終端產品的銷量以及樂事網的流量。

他們樂於打造系列片,樂於打造大IP!

問題來了,IP這種東西保鮮期很短,時間變化、心理變化等多種因素,包括圍繞IP可能出現的負面醜聞,都是影響品牌的不利因素,歸根結底,品牌意味著經典和優質,一廂情願地把粉絲綁定為某個IP的固定受眾在長時間是不成立的。

《爵跡》熄了火……

第四維被曝興侵,還把上官瑞謙牽扯了進來……

好一派由盛轉衰!

娛樂圈跌跌落落太平常了……

然而雪芹先生早已看穿一切: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所謂天行有常,物極必反,大抵如是!

……

呂瀟然在跟大衛通電話,大衛負責《利刃出鞘》的北美發行工作。

“試映場,影評人還有媒體評價都很贊……”

“華納方面覺得可以在12月20號上映……”

“……不是,《最後的絕地武士》15號上映,你把《利刃出鞘》放在20號?”

“我們是懸疑電影,跟《星球大戰》不是一個類型。”

呂瀟然愣了一下:“……你們看著安排吧,有什麽需要我做的?”

“宣傳還有中國上映時間……”

“……不太可能同步上映,我們的賀歲档會上一部類似《戰狼》的電影!”

“那一月呢?”

“行,你跟鐘確認下……”

老美發行電影叫分線制,所謂分線制,就是電影不是在所有的院線都上映,而是有選擇的在一條或是幾條院線上發行。

分線制對於片方而言,不僅可以形成排他性特許發行,還可能與院線議價時有更利於片方的分賬比例,同時,也為小成本文藝片提供了生存空間,對觀眾來說也有更多的電影可以選擇。

當然,像《利刃出鞘》這種華納、環球、橙子三家護航的電影,發行的時候肯定是盡可能多的占領院線。

《利刃出鞘》最大的特點就是懸疑推理,這是屬於大題材,老美還是有一批對這種電影感興趣的觀眾的。

所以,大衛才說《最後的絕地武士》不會對《利刃出鞘》造成太多的幹擾。

不過中國區上映,可能要斟酌一下。

明年一月可謂佳作雲集:《無問西東》、《神秘巨星》、《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

倒不是怕了——呂瀟然第一部外語片,這個噱頭加上《利刃出鞘》不錯的口碑,至少15億+的票房!

……

公司,鐘麗芳很驚訝地看著手上的票房營收報告:“這……這個《天才槍手》居然票房破兩億了?”

《天才搶手》,50萬美元引進,後期加上字幕,剪掉一些讓總局為難的鏡頭,差不多花了80萬,加上成本、宣發,不到1500萬的成本價……

票房兩個億!

而且票房還在上漲中,估計最終票房能有2.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