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三重境界(第2/3頁)

很多人不明白。

“李老,我有一點想不明白,為什麽我們白雲省中醫系統內部這麽多優秀的人才您不選,卻偏偏選擇一個系統外面的人呢?而且還是一個根本沒有可能在我們中醫界大顯身手的人?就算他的醫術再好,也不可能為我們中醫界做出任何貢獻的。”一名已經入選了參賽名額的人問道。

李可可老先生淡淡一笑,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你可知道中醫辨證論治有三重境界?”

那個人回答道:“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認識,還請李老指教。”

李可可點點頭:“在我看來,第一重境界“法式檢押”,即“按圖索驥”或稱“對號入座”,就是把病人的病情和臨床規範相比較,對號入座,看與孰相應就從其證的範式名證、立法處方,如病人有脈浮、頭項強痛、惡寒等與《傷寒論》首條太陽病相一致,就可判為太陽病,以辛溫解表法治之,麻黃湯主之,還如白虎證(四大症)、承氣證、柴胡證等等,這些都是很明顯的。

《靈樞?逆順肥瘦》對這種辨證模式進行了概括說:“聖人之知道者,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數,法式檢押乃後可傳焉。這裏所說的“法式”即是規範法度,“檢押”即是“核對標準”。

至於說第二重境界,可以概括為“圓機活法,醫者意也”,乃是對常規模式的突破。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自序》中說:“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變遷無定,知其一定之治,隨其病之千變萬化而應用不爽”。

第三境界是“非法為法,創辟開新”。

《素問?天元紀大論》言道:“神用無方謂之聖”。

達到此等境界的人,在辨證論治時,能敏銳地捕捉病證的要害而直指病機,突破“因名識病,因病識證”,壓縮思維程序而察脈證之真。

從標志性的症狀體征就能“但見一證便是”,突破四診合參,從病證的關鍵點上執簡馭繁,以“不辨”為辨。”

說道這裏,李可可突然看向谷國進,問道:“小谷子,你說說看,如今我們在座的各位醫生,大多數人處於哪種境界上?”

谷國進滿臉苦笑著說道:“老師,即便是我們在場的很多專家,如果真的按照這三種境界來分析的話,很多人能夠達到第一種境界中的中高階段就已經很不錯了。”

“那你認為你達到了哪個階段?”

“我頂多也就是第二種境界的初級階段而已。”谷國進苦笑著說道。

李可可老先生點點頭:“嗯,還算你有自知之明,因為就算是我也頂多達到第二種境界的高級階段而已,距離第三種境界要差得遠,如果能夠在有生之年能夠突破第二種境界達到第三種境界,即便是我死也可以瞑目了。”

說道此處,李可可冷冷的掃視全場說道:“你們知道嗎?如今的中醫界,由於遭受多年中醫無用論的困擾和打擊,由於西醫簡單而模式化的培訓機制的沖擊,再加上一名中醫出師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再加上市場經濟因素的沖擊,我們越來越多的中醫人已經越來越站在華夏醫學界的邊緣了。

但是各位啊,你們不要忘了,中醫,可是我們華夏傳承了數千年的國學精髓啊,是中醫和中醫藥的存在,確保了我們華夏人民幾千年的生命傳承,中醫之偉大遠遠超過了現在我們的真實影響力。

在華夏,甚至很多中醫院的中醫自己都不把自己當中醫看待,尤其是在開藥的時候,往往是以西藥為主,中醫為輔,你們說,這種狀態下,我們中醫能夠復興嗎?身為一個中醫人,我們應該做什麽?

我們應該復興中醫當成我們中醫人的中國夢!

然而,如何復興中醫?就靠你們這些為了升職加薪而苦心鉆營的人行嗎?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不行!絕對不行!

我們需要的是有理想、有抱負、有智慧、有魄力的人來引領我們中醫的未來!這個使命就連我都無法去完成,我頂多只能當一個引路人的角色。

而能夠完成這項至高使命的人是誰?”

李可可老先生說道這裏,現場鴉雀無聲。

剛才李可可老先生的那番話,讓眾人感同身受,他們身為白雲省中醫界的專家,自然明白中醫界所面臨的困境,但是,他們有些人也是從內心深處深深的愛著中醫,盼望中醫能夠走向偉大復興。

看到沉默的眾人,李可可突然提高了聲音:“我選定的復興我們白雲省中醫的接班人是李天逸!”

一句話,全場皆驚!

李可可要選李天逸為他的徒弟,沒有人去反對,那是李可可的私事。但是,李可可要把李天逸培養為完成中醫復興這項至高使命的接班人,眾人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