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頒獎季到來(第2/2頁)

在英國呆了四天,張然又帶著劇組飛抵法國,與法國媒體見面。張然知道《正義天使》這種類型的電影想在法國獲得好評非常困難,法國媒體和影評人的口味跟歐美的差別非常大,像大屠殺類型的電影他們不是特別待見,像《美麗人生》、《鋼琴師》、以及《辛德勒的名單》在法國的評價都比較一般,他們認為這種題材更應該拍成紀錄片。

不過法國媒體對《正義天使》的評價比如張然預料的要好,基本上都是好評,就連《電影手冊》也給《正義天使》打了三顆星。《電影手冊》給中評的原因是,他們認為張然不是沿著電影作者個人的視角,電影的很多環節帶有情緒,不夠冷靜。

在英法兩國宣傳之後,張然帶著《正義天使》主創飛回了美國,開始在美國進行宣傳。好萊塢大片宣傳的做法,基本上都是把世界各地記者請來,集中到一個地點做訪問,再來幾個大型雜志的專訪。《正義天使》由於要沖奧,宣傳策略就完全不同,做法細致綿密,多重交叉進行。媒體策略是一波接一波,大報先曝光,接著相關報系跟進,媒體幾乎全上。比如堪薩斯城的媒體訪問過後,泰勒萊及科羅拉多地區接著就會散播一些相關訊息。紐約有報道,再下來就是紐澤西的報章跟進。洛杉磯訪問之後,橘郡等區的訪問得接著做。

媒體訪問要涵蓋了所有層面,要盡可能覆蓋所有觀眾群。其中有世界性的媒體,如abc、《紐約時報》、《新聞周刊》等,也有地方性的媒體。有專業的評論刊物如《美國電影攝影師》、《影評》等,也有生活上軟性走向的雜志。有針對年輕人的媒體,如mtv、《滾石》,還有老年人或成人品味的媒體gq等。此外,還包括較時髦前衛的媒體、網絡與雜志等。

除了接受媒體采訪,還要不斷組織各地影評人協會的放映活動,邀請影評人觀影。奧斯卡是由五千多名美國影藝學院會員投票選出,而影評人擁有投票資格的極少。但影評人的好評,以及各個影評人協會獎的肯定,對沖奧來說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

以前影評人協會獎對奧斯卡歸屬沒有什麽影響,但從2010年實行優先投票制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現在評委會從提名的影片中選5部出來,按照自己的喜好從第一到第五進行排序。如果沒有電影得到的第一名票數超過50%,那就要看第二名,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名票數對獎項的歸屬至關重要。

評委投第一名的時候大多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傾向性比較明顯。就拿黑人來說,今天奧斯卡評委中的黑人絕大部分肯定會投給《月光男孩》,因為這是黑人電影。但第二名選誰就不一定了。如果影評人特別推崇《正義天使》,說這部電影特別好,具有國際主義精神,是跟特朗普唱反調的。那黑人評委就有可能受影響,把第二名投給《正義天使》。

參加奧斯卡競賽,就跟參加選舉一樣,造勢、拉票,加上大規模的資金投入,缺一不可。當初李安的《臥虎藏龍》宣傳周期長達11個月,在拿到了奧斯卡後,疲憊不堪的李安和制片人抱頭痛哭。

就在張然帶著劇組忙於宣傳之時,一年一度的頒獎季正式拉開了帷幕。

11月22號,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公布提名名單,《月光男孩》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六項提名;安德裏亞·阿諾德的《美國甜心》同獲6項提名並駕齊驅;其次是肯尼斯·羅納根的《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獲得5項提名。

《正義天使》和《愛樂之城》都沒有獲得提名,並不是兩部電影不好,也不是不合評委的口味,而是這兩部電影都不是獨立電影,不能參與獨立精神獎的角逐。

11月28號,第26屆哥譚獨立電影獎落下帷幕,《月光男孩》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在《海邊的曼徹斯特》貢獻精彩表演的卡西·阿弗萊克無懸念問鼎影帝;在歐洲早已三大影後加身的伊莎貝爾·於佩爾憑借《她》中的強勢演繹贏得第一個美國影後頭銜。哥譚獎是聖丹斯之外北美第二大的獨立電影獎項,同時也是美國頒獎季中的第一個獎項,哥譚獎的公布也宣告奧斯卡前哨戰正式開啟。

11月29號,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開獎,《海邊的曼徹斯特》成為最大贏家,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月光男孩》拿下了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配角獎;而《正義天使》僅僅拿到了最佳改編劇本獎。

在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上表現不佳,對《正義天使》來說並不是壞事,因為國家評論協會獎是奧斯卡有名的反風向標。在奧斯卡的歷史上,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只有五次吻合,分別是1977年的《安妮·霍爾》、1992年的《不可饒恕》、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單》、2004年的《百萬美元寶貝》和2010年的《拆彈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