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感謝上帝(第2/3頁)

這一世,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更加迅速,銀幕數更多,IMAX更多,《阿凡達》票房無疑會更高,張然預計票房會超過15億,甚至可能達到18億。

張然鄭重地點頭:“是的,就電影票房而言,《阿凡達》的恐怖會超過所有人的想象。與《阿凡達》對撞是不明智的,再加上《一個人張燈結彩》試驗性很強,節奏偏慢,比較挑觀眾,所以《一個人張燈結彩》只能放在12月的賀歲档,要麽就必須放在5月份以後去了!”

聽到張然這麽說,迪特·科斯裏克知道《一個人張燈結彩》在柏林首映不可能了,要是電影五月份之後才上映,那估計就沒柏林什麽事了。對任何一個導演來說,如果能去戛納,那肯定不會選擇柏林。不要說國外的導演,就是德國本土導演,如果能去戛納,也絕對不會留在柏林。

迪特·科斯裏克笑了笑,道:“都說德國人刻板,但我們柏林電影節對電影是最開放的,只要電影足夠優秀都可以入圍,對首映沒有硬性要求。《一個人張燈結彩》能不能在柏林首映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到柏林,我真的太喜歡這部電影了!”

張然見對方這麽說,就道:“只要電影在2月份之前完成制作,我就一定會參加!”

迪特·科斯裏克心裏的石頭落了地,笑著給了張然一個擁抱:“那我們說定了,相信將《一個人張燈結彩》帶到柏林會是我擔任柏林電影節主席以來最值得驕傲的事之一!”

晚上,張然在白家大院宴請迪特·科斯裏克,寧皓他們作陪。

席間,大家聊中國電影,聊好萊塢,聊電影節,聊年底就會上映的《阿凡達》,也聊《一個人張燈結彩》,甚至是計劃中的《未來啟示錄》,眾人交談甚歡。

三大電影節向某個導演發出邀請,往往都是發邀請函,像迪特·科斯裏克這樣,以主席的身份親自登門相邀的極少,可以說給足了張然面子。別人如此給自己面子,張然自然也該盡盡地主之誼,因此,他向迪特·科斯裏克發出邀請,希望對方在北平多住幾天。

迪特·科斯裏克婉拒了,他這次過來除了邀請張然,還打算見見其他幾個中國導演,看看他們的新作,其中王全安的《團圓》是重點關注對象。王全安是柏林電影節捧出來的,07年憑借《圖雅的婚事》斬獲了金熊大獎,是柏林的嫡系成員。

晚餐結束,在回賓館的路上,酒意微醺的迪特·科斯裏克看向窗外,整個城市燈火通明,他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張燈結彩》,電影的那種孤獨感頓時浮上心頭。

迪特·科斯裏克呼了口氣,頗為感慨地道:“科波拉是天才,《教父》、《戰爭啟示錄》都是曠世巨作,但科波拉在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候,因為票房失敗被好萊塢生生毀掉了。張然也是天才,但他擁有足夠多的財富,有足夠的金錢支持他在藝術上進行探索,所以,他一定會比科波拉走得更遠!這是一個大師匱乏的年代,大師們不是老了,就是死了!這是時代的不幸!幸運的是上帝給我們留了一個,感謝上帝!”

與此同時,坐在車裏的張然撥通了李雪健的電話:“李老師,不知道最近有沒有空?是這樣的,我們那個戲有些地方要重拍,一共26場,其中你有11場。我們這部電影本來就是試驗性的電影,其中有很多想法不是特別成熟,拍的時候感覺還可以,但整合之後就有很多地方不協調,必須重拍。不知道你什麽時候有空?我們好安排重拍的事。”

在接著戲之前,李雪健聽張然講過,這部電影有些戲可能會反復重拍,他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此刻聽到有26場要重拍,還是嚇了一跳。《一個人張燈結彩》總共就120多場戲,現在竟然要重拍26場,那等於五分之一的戲要重拍,實在有點誇張。

26場戲拍下來起碼要大半個月,劇組幾百號人,一天光是花銷就是2,30萬,重拍這麽多戲,幾百萬就輕易出去了。一般導演是不敢這麽玩的,很多時候他們明知道電影有瑕疵,也只能湊合,美其名曰電影是遺憾的藝術。中國導演敢這麽玩的,除了王家衛,也就是張然了。

盡管重拍會耽誤不少事,但李雪健並不在意,他是戲比天大的演員,戲好比什麽都重要。在他看來,如此用心的作品一定會是傑出的作品,能出演這樣的作品,對任何演員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事。

李雪健沒有任何的不快,反而顯得十分開心:“我最近接了個本子,十一月才開機,我最近這些日子沒什麽事,隨時可以重拍。”

聽到這裏,張然喜笑顏開地道:“那好,等我們這邊準備好,馬上跟你聯系。”

掛掉李雪健的電話,張然又相繼跟胡君他們幾個通話,告訴他們重拍的事。胡君他們的戲份本來就不多,重拍的內容就更少了,自然不存在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