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口碑(第2/2頁)

在場的記者都不約而同的點頭,今天到場的記者中年輕人不少,很多人對唐山大地震記憶並不深,但為什麽會特別感動呢?就在於,家是大家心中最柔軟最溫暖的部分,這部電影戳在了大家心靈最溫暖最柔軟的地方。

當然,這個問題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好像每個導演都可以做到,實際上並非如此,真正能夠做好的導演少之又少。

第二個記者站起身問道:“張導,《唐山大地震》的電影海報上寫著‘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不建議觀看’,我剛才看過電影之後也覺得電影比較慘烈,不是很適合兒童觀看。不知道你對電影分級怎麽看?”

對於分級這個問題張然是有很多想法和看法的,盡管這裏並不適合討論,但還是道:“電影類型有很多,兒童片只占很小的比例。我們現在沒有分級,很多家長帶孩子到影院看電影,只能靠提前了解適宜不適宜。但這麽做的家長很少,很多人並不了解電影講的什麽,周末一家逛街,順帶一起看場電影,等他們走進電影,意識到電影不適合小孩看的時候就已經晚了。前段時間,我聽到朋友說,看《色戒》的時候竟然有家長帶小朋友進場,這真的特別可怕。分級肯定是應該的,有些片子不適合兒童觀看,所以,建立電影分級制度真的很有必要。至於分級制度該怎麽做,我這裏就不展開了!”

有記者起來問:“張導,你覺得《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最終票房能有多少?”

這個問題很多記者都喜歡問,但張然卻知道對《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來說卻是一個坑。上一世馮小鋼因為喊《唐山大地震》票房五億,被很多人唾罵,說他發國難財。

張然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一臉輕松地道:“自然越高越好,票房越高觀眾越多,像這樣重大的題材,我覺得關注的人越多越好。咱們中國是個地震多發國家,每年都有地震,如果我們這部電影能夠讓更多的人重視這個事,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地震,了解地震逃生知識,我覺得會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一個女記者起來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電影裏的情節,眼淚一下落了下來,用哽咽的聲音道:“對不起,我真的特別感動。我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應該讓全世界都看到。我想問張導的是,你覺得這部電影能夠拿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嗎?”

中國有奧斯卡情結,不光導演有,很多觀眾也有。主要是改革開放這三十年來,中國電影人已經把各種大大小小的電影獎都拿得差不多了,只有奧斯卡差口氣,所以,大家總喜歡拿這個說這事。

張然對奧斯卡沒那麽看重,笑著道:“應該是不可能的,奧斯卡是美國獎項,奧斯卡外語片是裏面一個小獎,主要頒給那些跟美國本土電影氣質、技法,還有文化大相徑庭的電影的。簡單的講,就是要讓他們覺得此片美國人鐵定拍不出來,而且電影又好,那才有希望拿獎。《辛德勒的名單》我們知道,但我們拍部中國版的《辛德勒的名單》能夠拿奧斯卡外語片獎嗎?不可能的。我們這部電影不是奧斯卡外語片的菜,我們不會報名,也沒有過考慮獎項的問題,觀眾喜歡是最重要的!”

發布會結束後,興奮難平的影評人和眾多知名人士,連夜在網絡上發表了他們的評論,為電影大唱贊歌。

《電影世界》主筆吳凱認為:“片中每個演員都演得好特別好,個人認為最好的是李娜的演員,瘦瘦弱弱一個女生,但爆發力驚人!這姑娘絕對會火,李娜這個角色太招人疼了,而且演員在細節把控極其到位,有層次有張力!”

《第十放映室》主持人龍斌評論道:“看完《唐山大地震》,說不感動那是假的,尤其到影片結尾高潮,一片啜泣聲。地震特效不錯,沒有回避殘酷的鏡頭,心裏很難受,不忍看下去。說它是災難片其實不太合適,因為沒有人會抱著娛樂的心態去看這麽一部太過真實的片子。在浮華現世喚回親情的回歸,是這部片子最大的意義所在,推薦觀看!”

《中國電影報道》主編張衛:“下午看唐山大地震,一進場就跟自己說即使想哭也要盡量忍住,否則會很丟臉!可這片的催淚彈頻繁來襲,我實在忍不住偷偷從包裏摸出張紙巾扮若無其事狀順手貼眼擦淚,沒多久發現身邊男的女的都跟我差不多,於是我也就沒啥不好意思了。結果就是出場時我不得不悄悄跑進洗手間照下鏡子,天哪雙眼紅腫!《唐山大地震》是張然的第六部電影,卻絕對是他的巔峰之作!片子超乎意料的飽滿,好,真的非常好。沒見過那部電影能把一幫老爺們兒哭的眼睛跟桃子似的,大家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