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院線的盤算(第2/3頁)

趙君和王中君關系不錯,見王中君面色灰暗,有些同情,不過還是硬起心腸道:“中君,你現在打算準備怎麽辦?”

王中君嘆了口氣,揉了揉額頭,滿臉崩潰地道:“各位老哥哥,我們不是才認識,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你們別逼我行嗎?難道你們真的想我死嗎?”

晚上的酒會沒有記者到場,不過神通廣大的媒體還是知道了酒會上發生的事,第二天一早,國內眾多媒體標題幾乎都是“《桃花運》退出分賬之爭,院線將大力支持該片”。

這則新聞出來之後,自然又引起了圈內圈外一陣熱議,大家都在討論這件事的走向。

與此同時,在傳奇時代電影城的一間放映廳裏,30多家院線經理代表和五大發行方的人正在等待電影開始,即將放映的是陳可欣執導,由李聯傑、劉德華主演的古裝大片《投名狀》。

“張老師,你看看《投名狀》怎麽樣,如果你覺得可以的話,看看能不能讓頂峰娛樂發行,對《投名狀》感興趣的片商很多,但我更相信你!”於東壓低聲音對張然道。

其實於東是在吹牛,今年他帶著《投名狀》跑了好幾個電影節,但海外版權始終賣不掉。這部電影投資4000萬美元,要是海外版權賣不掉,就賠大發了。因此,於東心裏有點著急,他知道張然在北美有電影公司,最近又收購了DVD租賃公司,就希望張然能夠買下《投名狀》的北美版權,在北美發行。

張然以前看過《投名狀》,記得電影拍得不錯,但票房好像不是很好,國內一般,在海外則是慘敗,不過於東找上門,他也不好直接拒接,只能表示看看再說。

放映廳的燈光熄滅,緊接著,銀幕上出現了亮光,電影開始播放。

《投名狀》大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清末戰火連綿民不聊生,龐青雲被同僚出賣,所帶軍隊無一生還。逃得性命的龐青雲,結識了強盜趙二虎和江午陽,三人納投名狀結兄弟義,帶著強盜們浩浩蕩蕩從軍。這支軍隊不要命的拼勁,拿下不少勝仗。只是他們爬得越高,龐青雲也變得越來越野心勃勃,三兄弟分歧漸生。面對朝廷的欺詐、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脹,曾經納過投名狀的三兄弟最終自相殘殺。

陳可欣是典型的匠人型導演,幾乎所有片子都好看、情節也緊湊,而且電影的質量比較高,但他的電影沒特別強的藝術性,說到藝術片導演,一般不會說到他。像陳可欣這種導演在好萊塢很多,但在中國最缺的就是這種導演。

《投名狀》保持了陳可欣的一貫水準,電影整體質量比較高,拍得很工整,劇情出色,故事引人入勝,其中舒城大戰的戰爭戲拍得尤其精彩,整部電影應該是近年國產古裝大片特別出色的一部。

不過《投名狀》不是一部讓人看完很舒服的電影,這種不舒服在於電影是對中國傳統兄弟情義的解構,《投名狀》講了一個類似桃園結義的故事,在電影中也多次穿插京劇,而京劇的內容恰好就是劉關張,是非常明顯的暗示,但在《投名狀》裏這種傳統兄弟情義卻是脆弱與虛偽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忠義”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這是中國傳統道德的非常重要的內涵,就連黑社會都要拜關二爺。“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為什麽流芳百世,就因為弘揚了這種精神精神。現在《投名狀》展現的東西跟大家價值觀是相反的,對很多觀眾來說他一定知道電影是在解構忠義,但看完後會本能的覺得不舒服。

張然一直搞不明白,明明是拍商業片,為什麽國內很多導演總喜歡反思與批判,總喜歡往陰暗路子上走,就好像讓觀眾舒服他們就不舒服似的。

一百二十分鐘的電影放完,放映廳的燈光亮了起來。

於東壓低聲音問道:“你覺得怎麽樣?”

“拍得真的挺好的!”張然對電影的質量給予了肯定,“不過我勸你最好不要對北美報什麽希望,李聯傑的電影在北美主要賣點就是打,《投名狀》裏面他根本沒怎麽打,不好賣的。”

於東微微嘆了口氣,在電影節上北美片商知道《投名狀》是李聯傑主演,前來詢問的不算少,不過在聽到李聯傑不打後,很多人是掉頭就走,沒想到張然也這麽說,《投名狀》海外看來怕是沒什麽戲了。

“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吳鶴滸是個直性子的人,“我看完電影有看第二遍的沖動。電影耗資巨大,整個故事也講得非常好,起承轉合,觀眾完全被影片牽著走的。”

於東聽到這話笑了起來:“聽到吳總這麽說,我就放心了!”

不只是吳鶴滸,在場其他院線的老總給出的反饋都非常好,都認為《投名狀》展示了一幅血雨腥風、金戈鐵馬的清末亂世畫卷,有史詩片味道;甚至有院線經理說《投名狀》是迄今為止華語大片的新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