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2/3頁)

張然擺手道:“沒有政策優勢吸引不到劇組,影視城很難做起來。”

趙國強笑著道:“我記得你當初說,可以做成包括影視拍攝,餐飲住宿,遊覽購物,娛樂休閑等於一身的影視基地,可以做成整個城市的一張新名片。”

張然撓了撓頭,當時他是在忽悠:“也不是做不起來,只是我們沒有方面經驗,不合適。”

趙國強道:“哦?說說你的看法。”

張然沉吟道:“國內的影視城基本上都是以影視基地帶動旅遊業作為盈利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低廉的場租和大手筆場地建設吸引劇組,進而吸引遊客、追星族、群眾演員等,帶動旅遊業發展。如果我們建影視城,在缺乏天時、地利,又缺乏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想要吸引劇組非常困難。不如換一種模式,有劇組的時候就讓劇組拍戲,沒劇組的時候就做成開放式公園,讓大家免費進來玩。”

趙國強不解地道:“門票是影視城重要的收入來源,免費讓大家進來參觀,那靠什麽賺錢?”

張然笑了笑道:“我聽我們班學生講了件事,學生的老家有一個公園,每年靠門票有幾百萬的收入。因為公園年久失修,市政府就準備對公園進行改建,有專家就建議做成開放型公園。很多人就不理解,公園的收入靠門票,要是把圍墻拆了,做成開放型公園收入哪裏來?專家說,以前要買門票才能進入公園,遊客很少,做成開放型公園人數是以前的十倍,這些人到公園之後會吃喝玩,那我們就提供這些服務給他們,比賣門票強多了。事實證明專家是對的,做成開放型公園後,每年的收入超過億元!”

趙國強更加不解了:“我看你對影視城很有研究,為什麽不願意做呢?”

張然攤開雙手,無奈地道:“世紀巔峰資金和人手有限,公司的重心就是影視制作,確實沒有能力,也沒有資金來經營這樣一個大型的影視城。”

趙國強見張然這麽說,也不好再勉強,微微頷首,道:“影視城還是我們來建設,要是有合適的戲,可要到我們這邊來啊!”

張然馬上道:“這個肯定,等電影上映後,我們肯定會推出電視劇版,肯定會過來拍。”

正事說完,趙國強就不再多言,端起面前的茶杯,捏著蓋子輕輕劃拉著,但又沒有喝的意思。

張然知道這是送客了,站起身來說了聲,就出了趙國強的辦公室。

在外面看報紙的張婧初看到張然出來,放下報紙迎了上來:“談完了?”

張然沖了她笑了笑,道:“談完了,咱們走吧!”

張婧初是第一次到唐山,張然就帶著她先去參觀了抗震紀念碑,然後來到了地震遺址公園的罹難者紀念墻。

一面面高達7.28米的黑色紀念墻,寓意著地震日期1976年7月28日。墻上密密匝匝地刻著大地震中24萬遇難者的名字,金色的字體印刻在長達500米一字排開的黑色墻體上,莊嚴而肅穆。

站在紀念碑前,看看一個個名字,張婧初只覺內心十分沉重,眼眶不由都有些紅了。

張然也覺得難受,將扭頭向旁邊,他注意到有個老人凝望著紀念墻,嘴裏念叨著什麽。老人有些面熟,好像在哪裏見過。

就在這時,老人對著墻壁道:“過兩天我再來看你。”

張然瞬間被擊中,在馮小鋼的《唐山大地震》最後,有個老人對著墻壁說“過兩天我再來看你”的鏡頭,他本以為是馮小鋼設計的,沒想到竟然是真的。他開口叫道:“大爺,請等一下!”

老人打量了張然一番,眼睛一亮:“你是張然導演?”

張然趕緊上前,客客氣氣地道:“大爺,我是張然,職業是導演。”

老人趕緊伸手道:“張然導演,你好你好,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你。”

張然和老人握了握手道:“大爺,您好!”

老人高興地道:“我特別喜歡你的《飛行家》,把七八十年代的感覺拍出來了,特別親切。後來聽到你要拍大地震,就覺得是找對人了。我一直對這事很關注,後來知道將要在南湖建影視基地拍攝,隔三岔五我就帶小外孫女去看。”

張然趕緊道:“謝謝您老的關注,我想問一下,您是來看家裏親人的嗎?”

老人點頭道:“對,來看我父親,妹妹,還有5歲的兒子。”

張然微微點了點頭:“大爺,能聊聊嗎?我想問下大地震時的情況,可以嗎?”

老人笑道:“可以,當然可以。”

張然和老人找了個椅子坐下,然後聊了起來。張然基本上沒說什麽話,主要是老人在講,聽他講家裏的情況,講大地震發生時的情形,聽他講其他人的一些故事和經歷。

張然和老人聊了半個多小時,下定決心要保留那個鏡頭。他看著老人道:“我想在電影的最後加場戲,請您來演,您對照著地震紀念墻說‘過兩天我再來看你’。之後您騎上自行車,慢慢淡出鏡頭。一旁打出字幕,把你的名字和經歷打出來。不知道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