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黎明之前(第2/2頁)

不過《暗算》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小說應該快要上市了,肯定不行。還是《潛伏》比較好,就張然所知,東陽正雨憑借《潛伏》賺了1000多萬,這是一部賣得相當好的作品。

張然很快將《潛伏》的第一集寫了出來,仔細讀了讀,故事沒什麽問題,懸念結構都很好,但他就是感覺有點不對,不知道怎麽說,就是差點味道。他仔細想了想,發現問題出在台詞上。

《潛伏》的劇本是姜偉寫的,姜偉是北電的劇本課老師,他寫的劇本台詞都特別精彩,不管是《沉默的證人》、還是《潛伏》,都有一種獨特的味道,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張然的文字功底沒法和姜偉比,他寫不出原版《潛伏》水準的台詞。其實張然繼續寫下去也沒問題,《潛伏》故事足夠精彩,肯定能夠賣掉,但他過不了自己心裏那一關,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比別人的差一截,明顯是糟踐好東西。

此刻,張然對自己的劇本能力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台詞不是自己的強項,應該避免《潛伏》這種台詞考究的劇本,《奮鬥》這種耍嘴皮子的也不行,故事、結構、邏輯是自己的強項,應該選擇故事性強的劇本。

經過思考,張然最終選擇了另一部出色的諜戰作品《黎明之前》,這部作品跟其他諜戰劇有些不同,節奏非常快,故事緊湊,類似美劇的風格。

《暗算》是國產諜戰劇的開山之作,《潛伏》是集大成者。在《潛伏》之後,人們一度懷疑諜戰劇是否能再有突破,但《黎明之前》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讓人在對《暗算》、《潛伏》的高山仰止之余,看到另辟蹊徑式的突破可能。《黎明之前》借鑒了美劇的敘事技巧,在情節設計的精巧上似乎比《潛伏》猶有過之,敵我之間的較量卻顯得更為驚心動魄和極度慘烈。在可看性上,《黎明之前》不輸《暗算》和《潛伏》。

《黎明之前》的結構比較獨特,裏面有三組人物,國民黨第八局,中共地下組織水手,以及一個在第八局臥底多年的休眠者。這三者形成了三條故事線,第八局偵破水手組織,同時追查內部的休眠者,而水手和休眠者又有自己的任務,他們要破壞第八局的木馬計劃。三組人物,三條線,就構成了一個相當穩定的三角形,把整部戲的框架一下就撐起來了。

《黎明之前》節奏張弛有度,懸念叠起,劇中的心理分析手法,緊湊刺激的剪輯方式,使得這部戲扣人心弦,整部電視劇帶有強烈的美劇風格。這部電視劇播出之後,大受好評,讓大器晚成的吳秀波一躍而入一流明星的行列。

美劇有三個特點,首先是懸念設置特別巧妙,美劇對設置懸念的運用,使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幾乎喘不過氣來,不願錯過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懸念的答案揭曉。

其次是節奏快,國產電視劇和美劇節奏上的差異特別大。國產電視劇節奏比國產電影要慢;而美劇恰好相反,美劇的節奏比好萊塢電影的節奏還要快。

美劇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好人不一定是純粹完美,毫無瑕疵的,壞人也不一定是徹頭徹尾十惡不赦的。在美劇中,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

美劇的三個特點在《黎明之前》得到了集中體現,故事懸念強,節奏快,而且把各種刑偵手段,反偵察手段,諜報技術引入劇中,看上去很專業,給觀眾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矮化對手的傳統,國民黨第八局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且這些人非常厲害,他們最終不是敗在了技術上,是敗給了天下大勢。

張然對美劇編劇模式非常清楚,美劇劇本跟好萊塢電影類似,每一集要設置幾處懸念,每一個懸念在哪一個時間段出現,這些規律都是被歸納出來的。他相信自己寫出來的劇本在懸念上,在節奏上能比原版的《黎明之前》更出色,更加接近美劇的風格。同時他還可以從記憶中的美劇抽取精彩的情節,放到《黎明之前》中,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好看。

張然寫到淩晨三點,才把《黎明之前》的第一集寫了出來。他只睡了兩個多小時,以至於早上出晨功的時候,都帶著大大的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