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搶元寶(第2/2頁)

這就是要發啊,還有那麽多親戚,倆妹崽喜得用雙手把紅包攤成折扇拿著團團作揖,看得粽粑跟芋頭好眼熱。

李君閣覺得好笑,把他們倆也叫過來,和阿音每人給他們發了一個兩百的。

高興的白棕兩人連uncle,auntie都喊上了。

正準備出發,白大大呆它們又跑回來了。

爸爸爸爸!嚇死寶寶們了,昨天晚上村裏噼噼啪啪的鬧了一晚上好嚇人!

沒辦法了,李君閣還得喂他們一頓,於是其他只好先行出發。

新年初一掛墳得趕早,舊時講早掛早發財,這可是不能等的。

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初一天逢十二建星的破日的話,叫逢破,農村有忌諱,逢破不宜掛墳。

這個時候掛墳就可以提前到除夕進行,避開初一破日。

當然也有不忌諱認死理的,初一破日照樣出門掛墳,別人也不會說什麽。

李君閣喂完豬狗,才帶著它們和阿音一起開始往大伯家後山趕。

一路上都是聽到這樣的對話。

“老表,新年好喲,給你拜年了!”

“哎喲,新年好,年在你那裏,今早搶了幾個元寶喃?”

“嗐!今年是兒媳婦做的,粗手粗腳的硬是大個得很,整了個四季發財就整不動了!老表你呢?”

“元寶嘛!越大個越好噻!我整了個六六順,我跟你說隔壁三漂才兇,龜兒夯吃哈漲的,跟我說他今天整了個月月紅……”

“能吃是福噠!該他龜兒今年發財……”

……

趕到大伯家後山的時候,家族人都已經聚齊了,黑白棕三師徒也已經開始采風了。

掛墳,除了是對先祖的紀念和緬懷,對小孩子們家族感情的培養之外,在老時間裏,還是展現一個家族勢力的時機,對人展示家族的團結和人丁興旺。

有的大家族,掛墳時一共有幾百號人出動,祖墳太多,還得分成幾撥,分別去各處掛墳,站滿一座山頭,外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家族不可輕辱。

大家已經在開始在祖墳上布置了。

夾川將上墳稱之為“掛墳”。

之所以要稱“掛”,是因為要在墳上立起一束彩紙制成的細長的紙旗,將它掛在墳頭上高高立起的木杆上,迎風飄動,稱為“墳飄”。

還有一種紙做的東西叫“鋪山”,鋪山像紙錢,不過有各種顏色,是一張張撕來鋪在墳山上的用的專用紙張。

鋪山被風一吹可能會被吹走,因此後來又創制了一種小旗一般的紙,粘在竹簽上直接插在墳山上。現在鄉下,兩種東西都在混用。

鋪山要把一個墳都鋪滿,花花綠綠、五顏六色,風一吹就開始舞動,很是好看。

掛墳需要的物品大伯老爸在年前就已經置辦好了,鞭炮、香、燭、錢紙、墳飄、鋪山一樣不缺。

這片墳山老祖先人多,李君閣的兩個曾祖祖,兩個祖祖,親爺爺,四奶奶,二毛的兩個祖祖,都在這裏。

老伯雖然昨天已經來過一次了,可一到這裏還是又開始老淚縱橫,已經七十多了,還是堅持要親手給自家母親的墓鋪山。

李君閣也加入到給自己老祖先人鋪山的行列中。

每年逢新年,清明,老祖先人陰生都要掛墳,除了紀念,這也是告訴外界這個墳還有後人再掛紙掃墓,不能隨便挖動這個墳,任何人搞建設占地遷墳,都得通知墳主後人,不能當無主墳處理。

掛墳還有很多規矩,新年上墳掛紙並不僅限於初一天,從小年後吃年飯開始,到正月十五大年結束,這期間都可以掛墳,但是絕對不能出大年十五。

唯一例外就是新墳。

所謂新墳,就是當年去世下葬後第一次過新年的墳。

新墳必須在年前就掛。

還有就是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給自己去世的父母掛墳,外孫給外公外婆掛墳,還需要先看娘家人同意與否,如果舅家同意就可以,不同意還不能回去掛墳呢。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私心。誰掛墳誰得保佑誰發財,因此上如果遇到舅母子是比較古板和小氣的那種,是堅決不同意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掛墳的。

雖說男女平等,但這樣的家族規定在農村還是難以徹底撼動。

就連新墳,老規矩女兒也只能回娘家給去世的父母掛頭三年,而實際上往往只有第一年、第二年。

因為有個講究,叫女兒只掛兩年,給舅母子留一年,如果女兒把三年都掛滿了,沒給舅母子留一年,舅母子會不高興的,叫搶了舅母子的財!

這就是風俗中的陋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