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苗家武術(第2/2頁)

第二天一早,李君閣被晨起的鳥兒叫醒,走出門來作了個擴胸運動,就見育爺爺正在那裏抖虎叉呢。

苗家武術屬於南拳派系,跟漢家內家武術詠春拳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齊眉棍,八斬刀,詠春拳派中也有此類兵器。

身法上,沉肩重肘,含胸撥背,少有大跳步,講究下肢穩固,不管上肢如何運動,下肢要穩如盤石,切忌輕浮。這跟南拳打鬥的地方多坡多山脫不開關系。

腿法上,苗拳沒有後挑腿、穿心腿、旋風腿,只有掃堂腿、踢腿、鏟腿、頂膝,總的要求是“腿不過膝”,都是玩的寸勁。

這些都跟詠春類似。

育爺爺的抖虎叉,也跟詠春抖棍類似,兩手相距尺許,要抖動前頭的大半根木柄和大鐵叉頭,其實是在調理自己的內勁,找到合適的發勁方式,以便更加精細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在技擊中能本能地發揮出自己的功夫。

這跟阿音那幾個廣播體操的花架子完全是兩回事,看著不疾不徐,簡單樸實,其實這才是真功夫。

李君閣不敢打擾,只默默地看著育爺爺施展。

抖了十多分鐘後,感覺自己內勁抖開了,育爺爺這才放下虎叉開始打拳。

苗拳既有拳訣,也有拳譜。

拳決如:“頭勁頂破天,出手對乳端;兩肩須下墜,腰凝砥柱般;高低須有度,裏肘回指間。磕膝須裏靠,裏劍向外翻。口呼鼻吸氣,氣下起丹田。”講的是技巧要領。

拳譜如:“金剛搗碓,左右格掌,沖拳拉弓,美女梳頭,鴛鴦腿……”講的是招式,需要變念邊打形成套路。

育爺爺打的是蚩尤拳,動作原始,架勢雄猛。

眼隨步走,身形變換,手型變化翻飛,老辣異常。

手型共有四種。

一曰“螯鉗手”,手形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在上,拇指向下,第二、三指關節勾,形似螃螯。所謂“螯鉗鉗手鉗半邊,寸關尺上是險關。抓人抖手皮肉破,脈傷血阻身熱寒。”專門破人血脈,端的厲害。

二曰“勾鐮手”。先伸掌,四指並攏伸直後並排向掌內折曲,與掌心成一百二十度,拇指用力直壓在食指二、三指骨折曲處。所謂“拳掌來攻胸,勾鐮絞腕中。側身手勾住,掌背去擦珠”。是連消帶打,攻防兼備的招式。

三曰:“豬蹄錘”。它由勾鐮手變形而成,即把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全卷曲成拳形,指用力直壓在食指二、三指骨彎曲處,指尖稍翹,與食指齊平,凸出於下三指骨外。

四曰“釘子錘”。拳形為四指並攏向掌心卷曲,再將拇指緊抵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三節骨上,凸於無名指和小指外。無名指和小指指尖緊頂拳心。

豬蹄錘和釘子錘,主要是對付氣功高手,用平拳無法擊垮對方的氣防時,須將手拳變指捶攻擊氣穴,讓對手泄去功夫,神萎力消。所謂:“彼方氣功練有根,手拳無法傷其身。須用豬蹄釘子去,按穴打點最傷人,疾痛氣必泄,動胯力必虛”。

這才是真功夫,全是實戰用的。

一套蚩尤拳打完,李君閣興奮得瘋狂鼓掌:“厲害了我的育爺爺!這蚩尤拳打得,英武不讓當年啊!”

育爺爺收了功架,過來笑道:“老了,就只能練練蚩尤拳了,其他鐵尺竹條鏢之類早就不耍了。”

鐵尺不是尺子,是一種形如手叉的兵器,忍者神龜裏邊有個拉斐爾用的就是這個,不過那可真不是什麽忍者的玩意兒,而是實打實的中華內家打穴的兵器。

竹條鏢這玩意兒就歹毒了,是乾嘉年間苗民起義領袖們所創。將長一丈七八尺的山中老毛竹,劃成比筷子還細的蔑條,然後用十二或十六根蔑條子塗上土漆,紮成一把,另用麻繩纏繞,再塗上一層土漆,即成竹條鏢杆,裝上矛頭就成了竹條鏢。

竹條鏢不用時,可以卷曲成圈。臨用時,一放則彈蹦伸直,刀子砍上去軟不受力,不易砍斷。使用時既可以雙手絞花遠刺,俗稱叫“絞杆子”;也可單手抓著前端作為短兵近鬥,中間還能抽冷子作為投槍飛出後收回,俗稱“鏢刺”;打不過的時候還能拔下矛頭轉身逃走,山裏大毛竹多的是,過一陣又會變成一根竹條鏢殺回來,乾嘉年間可沒少讓鎮壓起義的統治者們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