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一人當有一人之業(第2/3頁)

10分鐘後,四人全都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兩人認為研發重於營銷,兩人認為營銷與研發並重。

點點頭,不做任何評判,沈雅安接著提問:“你們都有留學經歷,以你們看,為什麽美國的創新力強於歐洲和國內?”

呃……

如果說上一個問題裏藏著繞不開的陷阱,這個問題對四人來說幾乎等於送分題了。

哈佛畢業的女碩士搶先回答:“因為美國更包容失敗。我讀書時,多次聽人說起過矽谷流行的一句話——‘快失敗,早失敗,常失敗!’在美國,在矽谷,一個人失敗了,破產了,通常不代表終結,而是代表重生,多數創業者會把失敗視為前進路上排雷,把失敗和破產看作創業路上的一場必經儀式,正是有這種不怕犯錯、包容失敗的觀念和大環境,才有源源不斷的成功創新。”

另一個在美國留過學的男生接過話頭:“多數人只看到矽谷創業成功者的風光,沒看到失敗的95%。失敗的95%中有多少人沒有灰心喪氣,沒有一蹶不振,還能繼續留在圈子裏不被其他人看輕嘲笑,還能繼續找到投資實踐他的idea,這個留存率是矽谷最厲害的地方。反觀歐洲和國內,因為文化和制度差異巨大,歐洲和國內的創業失敗者遭受的懲罰更重,往往面對經濟和精神雙重打擊,更別提國內對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等於從根兒上澆滅了創業者的創新積極性。”

男生說完,另一個女生開口說:“我認為除了制度,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影響更大。比如說,國人從古至今都喜歡研究人與人的關系,而歐美側重研究人與世界的關系,這一點在名著裏體現的非常明顯。還有就是美國人的思維往往更加客觀理性,而國人則喜歡感情用事,容易陷在裏子、面子和小聰明裏出不來。”

一番討論過後,吃了幾口東西,邊學道忽然開口:“你們覺得美國人和歐洲人聰明在何處?”

這個問題有點大,可是必須要回答。

還是哈佛女碩士先回答:“我覺得美國人的聰明在於用聰明的回報方式調動創新積極性。”

嗯……這個回答緊扣前一個問題,很是巧妙,更妙的是她只回答美國,給另外三人留了回答空間,避免自己太出風頭被孤立。

接著,另一個男生回答:“我覺得英國的聰明在於用聰明的制度保護先進生產力的利益。”

另一個女生回答:“我覺得德國的聰明在於勇於悔過和對制造立國的堅持。”

美英德都被說完了,還沒發言的男生想了一會兒,坦白說道:“其他我說不好,我只是覺得鼓勵學生去發現創造新事物的教育比只會強調記住標準答案的教育更高明。另外國內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以學校校門為界,大多數人只要出了校門參加工作,就基本停止學習專業知識,少數人甚至恨不得把當初折磨自己的教材全都扔了燒了,再不想多看一眼,當然少數職業的從業者除外。反觀歐美,相當比例的人自認為是‘終身學習者’,終身學習是很多國家的基本理念……為什麽會這樣?”

有問無答。

靜了幾秒,男生似乎意猶未盡,繼續說道:“我有一個師兄,跟我在一個學校讀博,他的專業水平在整個學院都是拔尖的,可是有一次他在派對上被幾個英國同學問得啞口無言……”

“英國同學問他,為什麽你們中國那麽多人,那麽勤勞,還有很多像你這樣的聰明人,可是對世界的科技貢獻率卻那麽低?一年後我這個師兄回國了,回國前他發誓要幹一個牛逼的工程給那些看不起中國人的白人看看。”

武思捷被勾起了胃口,問道:“你那個師兄回國做什麽?”

男生喝了一口水說:“專業相關,他加入了北航劉教授的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項目。”

呃……

男生語速有點快,加上項目名字有些拗口,幾人中沈雅安最先反應過來,問道:“類似美國的Biosphere-2(生物圈2號)?”

男生微微搖頭:“具體有哪些異同我也說不太清。就我理解,Biosphere-2是模擬復制地球生物圈循環,野心極大。而我那個師兄參與的項目側重地外生命保障,說白了就是使用生物技術和工程控制技術,構建由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人工生態系統,人類生存必需的水和食物等物質可以在系統內循環再生供給,項目的目的性更強。”

男生說完,沈雅安看著邊學道說:“這個項目跟‘太空旅館’是絕配啊!這工程弄上去,不用打火箭送給養物資,經營成本會直線下降!”

武思捷也知道邊學道在“太空旅館”項目上投了不少錢,反駁道:“這事只能想想。兩個國家的項目,尿不到一個壺裏。再說‘太空旅館’就那麽大,哪有空間放一套復雜的人工生態系統,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