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5章 網絡小說改編是金礦(第2/3頁)

第一,邊學道前世是傳統媒體人,盡管跟影視傳媒不是一個路子,但屬於同宗,都帶了一個“媒”字。而且前世有幾個報社的哥們先後跳槽去了電視台和傳媒公司,湊在一起喝酒時,說到過一些行業秘聞、前景走向和潛規則之類的。

第二,基於邊學道的戰略性判斷。

邊學道認為,房子是剛需,精神文化需求則是超級剛需。

房地產確實還能大漲幾年,可是登頂則滯,幾年之內就要進入有價無市階段。而且因為高房價,以及層出不窮的暴力強拆、征地致死事件,國人對房地產商的印象普遍不好,在人們心目中,房地產商基本和煤老板、礦老板劃等號。

所以,房地產公司可以成為子公司之一,但不能成為集團的支柱性產業。

而文化影視傳媒公司則完全不同。

經濟落後時,人們的精神需求很小,但物質需求滿足以後,精神需求會快速超越物質需求。在邊學道的記憶裏,未來若幹年,將會是國人精神娛樂需求大爆發的年代。

隨著電影放映渠道不斷增多,銀幕數不斷增加,電影終端市場的良好培育,幾年之內,中國就會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票倉。

這個13億人的大國,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精神產品需求市場,每年幾百億元票房的“世界電影票倉”,將讓所有電影人垂涎三尺。

正因此,曾經傲慢的好萊塢開始拍《功夫熊貓》,並且在《2012》、《環太平洋》、《變形金剛4》裏將中國元素納入“積極元素”範疇。

正因此,上海的“東方明珠”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好萊塢大制作中,《阿凡達》裏取巧性地設計了“中式懸浮山”,東方面孔也不時在“合拍片”裏露臉。

當然這種純粹的取悅市場行為,與文化感召力不是一碼事,好萊塢大片“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不惜弄出一個“特供版”變著法討好中國人,實際上是變著法想賺中國人的錢,不過這也反證了中國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

總而言之……

媒體會死,但人們的社交需求不會消亡,所以邊學道決心搞微博。

言而總之……

房地產會回歸冷靜,但人們的精神需求會一直存在,所以邊學道決心搞影視傳媒公司。

夜深無眠時,他曾在書房裏細致地規劃過這個影視傳媒公司的發展曲線,他發現真的很有搞頭。

其一,這個影視傳媒公司可以跟智為科技的視頻網站形成戰略互補,用自己公司旗下的藝人拍《匆匆那年》之類的網絡劇,然後獨家首播。

其二,這個影視傳媒公司可以跟微博掛鉤。手裏攥著微博這個炒作利器,想炒自家的某個藝人或者某部電視劇、某部電影、某個綜藝節目、某個話題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其三,文體不分家。並駕齊驅發展到一定程度,有道影視傳媒公司、敢為足球俱樂部、有道慈善基金這三者可以實現高位段互通。

其四,可以充分利用先知信息。

2007年到2014年的奧斯卡、格萊美、金球、戛納等大獎得主,邊學道不說如數家珍,也能記起個一二。

記得其中一二已經足夠了。

未來幾年國內國外的好口碑、高票房電影,無論有道影視傳媒公司作為國際投資人參與制作,還是想辦法塞點自己旗下的藝人進去,或是讓沈馥去唱個主題曲,那是個什麽效果?

不僅僅是這些。

他知道《老男孩》會火,投資制作,然後拉到自己的視頻網站上首播有問題嗎?

完全沒有!

知道騎馬舞火爆全球,找個合適的人提前秀出來,有問題嗎?

完全沒有!

他還知道未來幾年會有一批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比如2011年開始的《步步驚心》、《千山暮雪》、《傾世皇妃》、《裸婚時代》、《失戀33天》;2012年的現象級電視劇《甄嬛傳》;2013年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4年的《古劍奇譚》、《風中奇緣》、《匆匆那年》等。

有道影視傳媒公司提前把這些小說的版權買到手裏,或自己公司制作,或跟別人合作制作,有問題嗎?

完全沒有!

不僅如此,邊學道還有更大的野心。

他更大的野心在於先人一步,引領IP改編(網絡小說改編)成為未來影視界的主流生產方式。

將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讓資本、觀眾、讀者、小說、影視之間實現親密接觸,本質上這是類似於美劇邊拍邊創作的生產方式,一定意義上說,這種方式更先進。

因為相較傳統編劇,網絡小說創作者的廣泛性,題材的多樣性,為影視劇題材和內容的多樣化奠定了基礎。而且網絡小說天生的互動性,讓作者可以在創作過程中吸納讀者的意見改進小說,可以發動網友票選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演員擔綱男女主演,並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制造話題,再將觸角延伸到遊戲、話劇、動畫等多個領域。更大的優勢在於,網絡小說本身就有相當數量的讀者群,基本上,喜歡小說的讀者,是改編後的影視劇的天然優質觀眾,有了這些讀者觀眾,影視劇在收視上基本有了保證,可以大大降低市場風險。所以,說網絡小說改編是金礦一點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