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 二次嘗試(第2/2頁)

一旦三次機會用完,就會被移出。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三次機會都太少了,遠不足以讓他們進行調整,將無上真法的修煉和領悟,提升到登上論道台的程度。

因此,沒有人敢隨意的浪費機會,在一次失敗後,總會準備綢繆良久,有了足夠的把握後才會繼續嘗試。

雖然有著數百人在,同時嘗試的人卻不多。

其他人旁觀,也能從別人的失敗經歷上,吸取一定的教訓。

所以,方慎的這次嘗試,馬上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方慎?居然這麽快就嘗試了?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登上論道台和橫渡迷途海,難度可不是一個級別的。”

“也不是不能理解,嘗試一次,盡快體會到登上論道台的難度,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理解,也有人冷笑。

不過林觀水等人的前車之鑒在前,即使不屑的人,也是心中冷笑,卻沒有將這種情緒表露出來。

巖石緩緩升起,漸漸的,越過了十分之一的距離。

然後,速度越來越慢。

等方慎勉強升到五分之一的距離時,再也支撐不住,腳下的巖石搖搖欲墜,方慎適時的降落下來,結束了這一次的嘗試,結果自然是失敗。

“不出所料。”

沒有人意外這一結果。

方慎連橫渡迷途海都很勉強,想要登上論道台,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有人認為他能成功。

“登上論道台,原來會遇到這樣的困難。”方慎若有所悟,體會著橫渡迷途海和登上論道台的異同。

相同的地方是,兩者考驗的,都是對無上真法,對修煉體系的領悟。

但是表現形式卻有著不同之處。

橫渡迷途海的時候,最大的困難來自於海上的風浪,那一道道波浪的拍擊,就是一次次針對無上真法和修煉體系的拷問,暴露出自己的領悟中不足和缺陷。

登上論道台,阻力則是重力。

以方慎為例,越往上,腳下的巖石就越來越沉重,直到失去了上升的能力,墜落下來,這也是無任闖關的是誰,也無任凝聚出來的是什麽,到後來都是沉重的飛行不動的原因。

“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有重力的,甚至比在橫渡迷途海的時候還要輕松,這段路程意味著,我對無上真法的掌握程度完美無瑕,自然沒有任何漏洞。”

方慎反省著。

能度過迷途海的人,無不是如此,因此在剛開始時,都不會受到任何阻力。

“但是,越上升,修煉的無上真法不足之處和缺陷就逐漸暴露出來,表露在外的,就是越來越沉。”

之所以會產生重力,就是因為無上真法修煉的不到家。

像樊鴻、張庭等人都是直接上升到論道台,沒有任何變的沉重的跡象,說明他們早就達到甚至超越了這一進度。

“想要繼續上升,就必須自我反省,補足無上真法中的缺陷,使之變的完美。”

迷途海,是拷問,直接指出了不足和缺陷,讓人彌補,所以才是最簡單的,即使剛進入天人之限的方慎,也能度過。

論道台就沒這麽便宜了,需要自我反省,發現不足,難度自然是上升了好多倍。

“三次機會,確實是太少了。”

方慎也是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就連他,也沒有多少把握,能登上論道台,這裏卡住了絕大多數人,就足以證明,論道台的艱難。

時間流逝。

一個接一個的九重封皇,不甘心的嘗試,想要登上論道台,除了極少數人成功了,大部分都是以失敗告終。

用完了三次機會的人,只能離開,回到了坐席。

論道台下,人也是越來越少,方慎開始第二次嘗試時,周圍僅剩下幾十人。

第二次嘗試,在前面五分之一的距離上,方慎沒有多少阻力,很順利就越了過去,超過了之前的成績後,方慎的速度又緩慢下來。

不過,方慎沒有放棄,一點一點,慢慢的往上升。

不斷的進行自我反省,不斷的補足天地法陣的缺陷,這時,前面觀摩了那些強者展現的無上真法,修煉體系的好處,也是漸漸體現出來。

雖然修煉的無上真法不同,體系更是大相徑庭,然而殊途同歸,或多或少也有可取之處。

那些人在無上真法的進度上,遠超過方慎,隨意的一處,偶爾就會帶給方慎靈光一閃,增加一些感悟和觸動,此時的方慎,就像一塊海綿,拼命的汲取著之前吸收的知識,並將它們消化,轉為自己可以理解的東西。

可以說,沒有之前的觀摩,這一關,方慎毫無希望。

即便如此,方慎的第二次嘗試,也是以失敗告終,在越過了三分之一的距離後,再也無法寸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