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青春片大熱的時代

首映式過後,從周四晚間開始,《饑餓遊戲》空降全美4200多家影院,由於觀影人群極其火爆,一些影院甚至決定周末三天連續不間斷的放映《饑餓遊戲》,以滿足數量不斷激增的觀影群。

這部影片各方面的反響,超過了最樂觀的預估,即便馬修這個投資人和制作人,都相當意外。

《饑餓遊戲》作為一部非續集類、四月份開畫的影片,首映提前場票房就創下記錄,以1974萬美元的成績,刷新了非續集類影片的午夜場票房紀錄。

這甚至讓很多人不解,畢竟有各種光環加身又將希斯·萊傑的死營銷到極致的《黑暗騎士》,其提前場票房也不過1860萬美元而已。

相比於蝙蝠俠,《饑餓遊戲》無論是角色知名度還是卡司陣容,有任何優勢?

但如同爛片大賣一樣,電影市場很多時候都不以影片的質量來講道理。

雖然沒有3D的高票價加成,而是以2D的格式放映,所在的档期也是非暑期档、非假日档的一般档期,但這些都擋不住《饑餓遊戲》大獲成功。

隨著周五過去,更多數據統計傳到馬修這邊,《饑餓遊戲》的票房數字正在以非常恐怖的速度增長。

周五開畫首日,連之前的提前場計算在內,《饑餓遊戲》在北美4200多家影院豪取6825萬美元,創造了北美電影市場有史以來最好的四月份開畫成績。

這一票房數字,大大超過了原本5000萬美元左右的預期。

6825萬美元也創造了北美電影市場非續集影片開畫首日最高票房的新紀錄。

另外,影片在以粉絲為主流群體的觀眾口中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極高的評價,CinemaScore也給出了A的評分,其中18歲的青少年觀眾更是給出了A+;而在影評人眼中,爛番茄百分之八十八的新鮮度和68分的Metacritic媒體綜評也證明好評占多數。

事實也證明,一部影片是否會獲得好口碑,有時候跟影片質量並沒有直接關系。

雖然因為預售的出色,導致外界對這部影片的票房預期足夠高,然而事實證明他們的預期還是太過於保守,甚至一些年齡大的電影圈從業者都想不明白,這樣一部情節、思想、結構甚至是演員表演都沒有太多出彩之處的電影,為什麽能拿到如此高的票房?

或許,馬修拿到手的市場調查報告,從一定程度上能解釋這一原因。

首日進入影院觀看《饑餓遊戲》的觀眾中,二十五歲以下觀眾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一,女性觀眾的比例則超過了百分之六十!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除了出色的宣傳營銷工作外,影片的定位清晰,準確把握住了目標觀眾的主流口味,而這部分觀眾在電影市場中占據了多數地位,足以保證《饑餓遊戲》的觀眾基數。

當然,影片不可能繼續維持這麽高的票房,滑落不可避免。

周六單日收入5100萬美元,創造了新的四月份最高周六票房,單日跌幅僅有百分之二十三,更表明除了狂熱粉絲之外,影片還擁有吸引更多普通觀眾的能力。

到了周日,《饑餓遊戲》再取3600多萬美元,同樣創造了最好的四月份周日票房紀錄。

首周末三天結束,《饑餓遊戲》豪取1億5525萬美元,輕松殺入影史前五名。

馬修連帶著制作成本加宣傳投入,都沒有如此高的數字。

單從表面看的話,僅僅一個周末三天的時間,《饑餓遊戲》已經回本了。

幾乎是在北美首周末票房出爐的同時,馬修也正式對外宣布,《饑餓遊戲》的續集計劃正式啟動。

當天上午,《洛杉磯時報》就在官方網站的首頁上如此評價——伴隨著《饑餓遊戲》跟進上馬的至少兩部續集,馬修·霍納再次成功的為自己開發出了一個潛力無限的系列大金礦。

各大娛樂媒體紛紛用“匪夷所思”、“票房奇跡”來形容這部影片,哪怕馬修和華納兄弟不用多做工作,他們也願意在頭版的位置上,用大篇幅的文章,去描繪這部不可思議的青春影片。

而頭腦靈活的制片商們,漸漸感覺到,青春片大熱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至於這個時代是不是真的到來了,看看《饑餓遊戲》後續的表現就知道了。

周一1082萬美元,周二1034萬美元,周三850萬美元……在周五之前,又一個北美票房排行榜開始統計的周末即將到來之時,《饑餓遊戲》已經從北美撈走了1億8993萬美元。

一時間,市面上跟《暮光之城》和《饑餓遊戲》類似的青春小說,成為了好萊塢爭奪的焦點,《移動迷宮》和《分歧者》兩個系列,均有五家以上的制片廠爭奪電影版權。

特別是《分歧者》,這個系列的小說與《饑餓遊戲》有些類似,同樣是反烏托邦的類型,其中還有一個跟凱特尼斯類似的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