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傑克蘇搭配三角戀

提前場1850萬美元的票房,也印證了馬修的猜測,有《黑珍珠號的詛咒》作為基礎,再加上迪士尼影業有針對性的大規模宣傳,《聚魂棺》的票房不是問題,而且Cinema Score根據提前場票房和觀眾的反響,也調整了預估,認為《聚魂棺》的北美首周末票房會在1億5000萬美元左右。

馬修當然樂見其成,這個年代北美首周末票房過億的影片,完全可以用極其罕見來形容,過往他主演的電影還沒有一部能實現北美首周末票房突破一億美元的壯舉。

“《聚魂棺》是續集。”

天使經紀公司的辦公室裏面,海倫·赫爾曼對馬修說道,“非改編電影,非續集電影,想要北美票房過億,太難了。”

馬修完全認同海倫·赫爾曼的話,說道,“這兩年,原創電影的情況不是很好。”

海倫·赫爾曼直指核心,“原創電影能真正票房大賣的太少了,現在的市場形勢,即便是一部中等偏下規模的制作,電影公司也要砸下上千萬美元,這筆錢用在原創類型的電影上面,風險要大好幾倍。”

雖然這對電影產業的長期發展不利,但制片廠都是商業公司,投資電影不是為了追求藝術,哪怕是換成馬修投資,他也不可能放著風險較小收益更高的項目不要,去投資風險更大的影片。

“這是正常情況。”海倫·赫爾曼是個經紀人,也是個商人,電影藝術同樣不是她的追求,她說道,“如果一個原創劇本和一個根據知名作品改編而來的劇本擺在你面前,你會選哪個?”

當然選他印象中更有名的那個了!但這樣的話無法對海倫·赫爾曼說,馬修聳了聳肩,含糊道,“這種問題還用回答嗎?”

其實明星選擇一個項目,就跟電影公司選擇項目一樣,劇本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像是導演和制片人是誰,考慮序列都要排在劇本前面。

打拼到現在,馬修對好萊塢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比如說美劇的拍攝制作當中,劇本是關鍵,編劇的權力相當大,甚至出現過主演得罪編劇,角色直接被編劇寫死,從而導致主演不得不出局的情況。

但在電影制作當中,導演和制片人的重要性遠遠大於編劇,編劇往往處於一個相對尷尬的位置。

有一點很有意思,制作人聯盟與好萊塢各大工會簽訂的硬性分成協議,年限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編劇工會與制作人聯盟的協議到期時,像演員工會與導演工會的協議也會到期。

每次協議到期,都是好萊塢最為動蕩的時刻,各大工會想要爭取更多的收益,代表資方利益的制作人聯盟當然不會同意。

於是,工會開始醞釀罷工,但演員工會和導演工會的罷工不會爆發,因為不等罷工爆發,資方就會表現出足夠的誠意。

真正鬧出罷工的,往往都是編劇工會,編劇們的要求總是得不到資方的重視,談判總會陷入僵局。

編劇們想要演員和導演類似的協議,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在資方的眼裏,遠沒有後兩者重要。

獨立電影圈子怎麽樣,馬修不是很清楚,但主流商業電影的制作,往往是先有制作人和項目,然後招募編劇編寫劇本,像《史密斯夫婦》這種情況,如果沒有阿齊瓦·高斯曼這位一線制作人,頂峰娛樂會理睬西蒙·金伯格?

馬修去年的時候看過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和《終結者2》的劇本,只看劇本的話,真的是很普通平常,《終結者2》還稍微好點,《泰坦尼克號》簡直就是爛俗到家的窮小子和富家女的狗血愛情。

電影編劇們總是吵著要超過演員,拿到等同於導演的權力和地位,但在現今這個好萊塢,他們的要求太不切實際,好萊塢根本不需要編劇們放飛思想,搞出驚掉一地眼球的創意,好萊塢的主流商業電影,乃至頒獎季的絕大部分沖獎電影,必須符合傳統的流水線般的三段式結構。

想要打破這些的編劇,要麽自己投資,要麽收拾鋪蓋走人。

話說回來,每年都真正被觀眾接受,票房大賣或者頒獎季大獲豐收的影片,往往也是典型的三段式結構的電影。

好萊塢是一個商業圈子,市場決定了供給。

絕大多數時候,好萊塢主流大制作的劇本也不是一個人的作品,往往是團隊合作的產物,幾名編劇合寫是常態,每個主編劇後面往往還會有更加細分的小編劇,不過這些人無法拿到署名權,從影片的演職人員名單當中,也找不到他們的名字。

這種流水線式生產劇本的模式,肯定存在弊端,但也有好處。

任何一個編劇,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一方面,《加勒比海盜》就有一個龐大的編劇團隊,有人專門負責寫英式對話,有人專門寫動作戲,有人提供搞笑的段子,還有人寫加勒比海上行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