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海底穿針(第2/2頁)

也就是說,5月過後,伶仃洋就不再適宜安裝作業。

最後接頭的安裝,需要海面風平浪靜,需要晴空萬裏(能見度1000米以上),所以天氣的短期預報、實時預報都要跟上。

在全部課題的匯報後,孫院士說:“盡管大家做得慎之又慎,但以下風險還請認真考慮:沉管最終接頭下的基床土力學分析應該更深入研究,最終接頭就位著床過程中的側向水流力作用影響要受控,早期的結構沉降分析要準確。這些關鍵問題大家一定要研究透、把握好,用正確的結果來指導最終接頭的安裝施工。”

一錘定音。

5月2日早上,最終接頭抵達系泊區域。

確認一切無誤後,7時20分許,“振華30”吊著重達6000噸的接頭,在施工海域完成90度旋轉後,緩慢下沉。

這個過程裏,他們必須克服海流、波浪的影響。

不僅需要完美地控制住方向,而且必須使接頭的平面誤差始終保持在15mm以內。

“這相當於什麽呢?”孫院士看著屏幕,心情頗為緊張:“人們都喜歡說女人心,海底針,咱們這個合龍,難度不亞於海底穿針。”

最終接頭的吊裝是隧道建設的最關鍵一戰,決定著沉管隧道建設的成敗,也決定了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成敗。

海底隧道的合龍口的安裝施工作業空間最小,龍口水流最急,對接位置的精度要求最高。

所有人都繃緊神經,陸子安額角甚至還滲了汗。

為了這一刻,他們已經準備了太久,太久。

漫長的四個半小時,每一道湍急的水流,都會使得數據發生細微的波動。

而他們,必須在這波動裏,選準最佳時機,穿針引線!

整個指揮室裏,落針可聞。

陸子安盯著接頭,眼都不眨地看著它細微的擺動幅度。

終於!

他沉聲喝道:“開始!”

所有機械同時啟動,楔形接頭緩緩嵌入。

中午12時,最終接頭終於成功著床。

但沒有人敢放松,他們焦急地盯著所有的數據,施工現場更是有不少人都一躍而下。

各項數據持續不斷地傳輸而來,眾人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計算和核查。

終於,各方全部確認完畢,這最終接頭,上下誤差竟然完美地控制在了3毫米!

與他們原先預估的15毫米縮小了整整12毫米!

蘇總工拍案而起,再也掩飾不住臉上的笑意,大聲道:“好!我宣布!最終沉管——安裝勝利完成!”

話音未落,所有人全部起立,用力地鼓掌。

與此同時,外頭鞭炮齊鳴,喧囂聲襲卷了整個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