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技術禁區(第2/2頁)

而且……

陸子安居然還能把整座橋分成好幾截,再組裝在一起!

說明這橋是能動的!能動!這意味什麽?

意味著,他們也許能依靠陸子安的這一手絕技,把海底隧道部分,進行模型組建再進行實物築造!

不僅是蘇總工,在場的眾多設計師都感覺自己呼吸都有些困難了。

“不急。”陸子安擡頭看了他一眼,手指微移,指著那一處大木塊:“橋隧轉換的關鍵,在於修建人工島,你們的圖紙上,只準備建設兩處人工島,但我建議,最好是建四處。”

隧道兩側自然都是需要人工島的,但是陸子安居然在整座橋裏,一共建設了四處人工島。

如果按照傳統的拋石填海工法施工,工期少則2年,多則3年;

在每天有四五千艘船只往來的航道安排大量船舶作業,安全風險極高;

而且需要開挖800萬立方米的海底淤泥,這必將對海洋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也不利於中華白海豚的保護。

因此,他們必須找出一個快速成島的辦法。

林總工認真地思索片刻,沉著地道:“這個我來想辦法,先說說你對這海底隧道的想法。”

“方法……其實很簡單。”陸子安手指撫過下沉的這一段木塊,在所有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輕輕一敲!

木橋,應聲而斷。

所有人目瞪口呆,啞然望著這一幕。

陸子安唇角微微上勾,聲音清冷:“我曾經做過一件作品,叫《輪回》,它是以幾個零散的部件,以特殊手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個方法同樣可以用在海底沉管隧道上。”

“你的意思是……”蘇總工呢喃著,目光有些冷凝。

“用巨型混凝土管節,在陸地建設好,再在海底軟基上對接安放。”陸子安說話間,手指輕而巧地將整段木質隧道分為了33截:“根據我的計算,5.6公裏的隧道,一共需要33節。”

屋子裏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這是我的草圖,我算的結果……每個管節長180米、寬38米、高11.4米,重量約為……8萬噸。”陸子安神色不變,將筆記本推出來,說得甚是輕松,仿佛在聊著今天天氣多好一般。

林總工握了握拳頭,盡量控制住情緒:“你知道這有多難嗎?在水下近50米建設深埋沉管隧道,在國際上是被視為‘技術禁區’的!”

陸子安還沒有說話,蘇總工接過了話頭,他略為難地看了眼陸子安,聲音低沉:“這樣的對接,需要精準的遙控、測繪、超算等一系列技術支撐,其難度……堪比航天器交會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