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人無魂不立,鈞無魂不珍(第2/2頁)

雖然還是很期待,卻也能在略帶忐忑的情況下談笑風生。

時間過得很快,又很慢。

夜,漸漸深了。

很多人困倦不已,紛紛以各種奇葩的姿勢昏昏睡下。

陸子安坐在窯爐前仰看天空,濃雲已經散去,天邊掛著一輪圓月,清亮而溫柔。

就著這般月色,他坐在桌前,以清冶的行書寫下了四個字:《鈞瓷新解》。

在瓷文化裏,有一個著名陶瓷藝術家,很多人都不陌生,那就是被國外陶瓷收藏家稱為“陶聖”的唐英。

唐英自幼能文善畫,在16歲的時候就被內務府選中,為康熙畫制瓷器樣稿。

這是一位在於瓷藝上極富天分,近乎天才的匠師。

他47歲才接觸瓷器燒制,但是短短三年,他便已經熟悉了瓷器燒制的各個流程。

他仿制古瓷。

唐英仿制出的宋代四大名窯作品,如仿哥窯的金絲鐵線紋、仿汝窯的冰裂紋,和原作擺在一起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他超越古瓷。

唐英擅書畫,他大膽地把書法、繪畫和陶藝相結合,把字畫意境融入到瓷器燒制中,最終把瓷器的藝術水準推高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他創燒新瓷。

唐英不但研制出仿古瓷器的釉料配方,還在這個基礎上研制出新的釉料配方。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唐英在器型上的大膽革新。

轉心瓶和交泰瓶,是唐英藝術生涯裏的巔峰之作,時至今日,也沒有人能將其完全復制出來。

而唐英於瓷文化最大的貢獻,卻是他所編纂的《陶冶圖說》。

這是華夏歷史上,第一本用圖文形式把陶瓷燒制的流程呈現出來,詳細記載了陶瓷燒制的各個流程的書籍。

這為後世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獻憑證,功在千秋。

【奉敕奉敕編陶冶圖,為圖二十:

曰采石制泥,曰淘煉泥土,曰煉灰配釉,曰制造匣缽。

曰圓器修模,曰圓器拉坯,曰琢器做坯,曰采取青料。

曰煉選青料,曰印坯乳料,曰圓器青花,曰制畫琢器。

曰蘸釉吹釉,曰镟坯挖足,曰成坯入窯,曰燒坯開窯。

曰圓琢洋采,曰明爐暗爐,曰束草裝桶,曰祀神酬原。

各附詳說,備著工作次第,後之治陶政者取法焉。

英所造者,世稱“唐窯”。】

陸子安以《陶冶圖說》為基準,重新編寫了一部更直白、更詳盡的書籍。

他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對瓷工藝的理解,事無巨細地剖析了自己的研究過程。

圖文並茂,言無不盡。

最引人注目的,則是陸子安對轉心瓶和交泰瓶的研究。

轉心瓶是一個形狀看似平常的花瓶,它可以拆卸成兩部分。

外瓶中央鏤空,造型是蓮葉荷花,內芯則可轉動。

上有四名小童,下有亭台仙女,一旦轉動,就如四名小童繞柱而行,仙女則駕舟穿越蓮叢,匠心獨具,巧奪天工。

交泰瓶則是把瓶身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二者彼此獨立,又相互勾連,可作細微活動,卻又不可拆分。

寓意上下一體、天地交泰,是我國古代制瓷史上設計最為精巧、工藝最為復雜的制品。

時至今日,也無人能仿制出來。

最貼近的一次,是有位工匠仿制出了其形,花紋相同,但是瓶身卻是相連的,不能活動。

陸子安經過反復的嘗試和研究,終於制出了兩件,也在這同一批瓷胚裏面。

沒有經過燒制,誰也無法確認會得到什麽結果,所以陸子安也沒有和任何人說。

三天三夜的燒制,陸子安從未歇筆,偶有睡眠,也很快醒來。

終於,在第三天的夜裏,陸子安終於寫完了這一疊宣紙。

一直輪班候著的青年眼都沒眨地盯著他,見他終於起身,連忙湊了過來:“陸大師……”

“噓。”陸子安掃了眼睡著的眾人,意思很明顯:別吵醒他們了。

青年將陸子安扶到躺椅上,保持著書寫的姿勢太久,緩緩躺下來的時候,陸子安仿佛都聽到了自己骨骼嘎嘣聲響。

他恨不能就這樣一覺睡過去,睡他個三天三夜才好。

只是下一秒,他猛然跳了起來:“住火!”

這一聲,如晴空霹靂,驚醒了所有人。

負責守火的工匠連忙住火,猶自有些疑惑:“爐溫還不夠呀……”

“看火。”陸子安擡了擡下巴:“火焰熾白,溫度已經有1300℃了。”

沒有人質疑他的決定,眾人幫著上前打開爐門,除去爐中余火。

這是為了讓窯溫下降,以便於取出瓷器。

到了這一步,所有人都沒了睡意。

眾人眼巴巴地望著窯爐,恨不得這溫度一下就降下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