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2/3頁)

段家人的醜惡嘴臉,更是讓她心裏的這塊空洞越來越大。

當時的她,其實已經一只腳踏在了深淵上空。

她覺得自己的忍耐度已經到了極致,只需要一根稻草,便能將她所有的理智壓垮。

萬幸的是,陸子安拯救了她。

他將她從地獄帶回人間,給她關愛,告訴她什麽才是真正的疼惜。

她從小最期待,也最羨慕的,就是一句寶貝。

聽著那些小姑娘的爸爸媽媽,親親她們的小臉蛋,說一句:你是我的寶貝!

雖然知道不是說自己,但心情也會變得好起來。

可是,現在,有人終於對她說了這句話。

她也是別人的寶貝呢!

寶貝,珍而重之。

她曾經胸口空掉的那一大塊,寒風呼嘯,呼啦啦地吹得她身心透涼。

卻在這一刻,得到了圓滿。

第二天,陸家人全員出席。

銅車馬的修復工作,放在了最大的展廳裏。

這裏的溫度和濕度永遠控制在最適宜銅車馬保存的刻度,每個小時都會有專人查驗。

為的就是不讓銅車馬再遭遇任何損傷,做到萬無一失。

在文物保存裏,從來不存在什麽勉強、湊和、差不多就行之類的詞語。

官方對文物銅車馬終於能夠全面修復非常重視,不僅市長來了,甚至還來了幾名級別更高的官員。

雖然沒有正面給他們介紹,但是從市長對他們的敬重態度,外人便能明了他們的身份不一般。

但是當看到陸子安的時候,他們卻沒一個擺官架子的。

現在的陸子安,代表的已經不是長偃文化。

一旦他今日,將這銅車馬完美地修復成功,他代表著的,將是華夏所有的傳統文化。

誰敢稱自己在文物修復中不曾遇到難題?誰舍得苛待一個真正有本事的文物修復者?

在這兩個前提之下,西安官方的姿態也就不那麽奇怪了。

陸子安微笑著與他們互相握了握手,神態自如。

因為留給他們的時間很短,所以他在市長的引領下打了個招呼就走了。

但是留下來的眾人卻沒一個有意見的:“果然風姿雅致,還這麽隨和,真難得。”

藝術家很多都是真性情,像陸子安這般親和的真是很少見了。

市長微微一笑:“因為他們肩上擔的責任不一樣。”

其他藝術家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陸子安扛著的,卻是天下萬千文化的生死。

孰輕孰重?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他言笑晏晏,話語卻意味深長:“聽說這位陸大師,在創立百工門以前,也是頗有棱角的。”

許多人是被外界磨平的棱角,但是陸子安卻是自斷棱角,只在其作品中,偶然能窺得一處崢嶸。

現場眾人都垂眸沉思,對陸子安這人的看法提升了一層新的境界。

陸子安換好了衣服之後,身後的眾文物修復者也都準備妥當。

沒有鞭炮,沒有掌聲。

他們在一片寂靜中安然出場,像是一列向死而生的士兵。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在文物修復的世界裏,他們便是常年出征的士兵。

時刻都在準備著,每當確認要上戰場的時候,都必須保證最好的狀態。

心情不好的,不能修;

身體不適者,不能修;

此外還有種種條件限制,以致於這一行業,最終能夠獨當一面的,極少。

他們更多的時候,需要彼此配合。

就如同此時此刻的銅車馬重組,他們需要彼此默契的配合,才能達到陸子安的要求。

為了這一刻,他們前兩天已經練習了很多遍。

但凡有打破石膏模型者,直接退出,根本不需要別人來說。

陸子安站在最中間,周邊共十五人。

每個方向各三個,最初和他搭配的五人,成為了最重要的那名取物者。

他們熟記編號,對各個部位了熟於心。

甚至連當日陸子安叫出的編號順序,也特意找市長秘書要了視頻,仔仔細細背誦下來。

對他們的慎重與重視,陸子安都看在了眼裏。

他舒展了身體,感覺渾身到達了最好的狀態,沉聲道:“開始吧。”

轡、韁、脅驅、頸、勒等,都是用一節節銅質或金銀質的構件,采用子母扣加銷釘的連接組成的鏈條。

這種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小節裝飾件都加工成一端呈凸榫、一端呈凹口的標準形狀。

連接時每節的凸榫套入另一節凹口,再貫以銷釘式的活軸使二者連接起來。

這樣一節節連系起來,便成為一條曲展自如的活動鏈索。

看似簡單,這個過程在之前的模型組裝時甚至都不足以被外人所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