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僅此一字,已值萬金(第2/2頁)

“確實禁了。”有人走上前來,眉眼帶著惋惜:“商,鐵刃銅鉞。鐵翦金一般運用於刀劍制作,古時有劍客刀客,這一工藝自然極為盛行,但是如今……”

歷史的推動,使得它不得不逐漸消失在視野裏。

這與其他任何一種工藝的歷史進程都不同,陸子安心微微一動。

真的不能再存在嗎?哪怕作為觀賞用呢?

聽了他的疑問,老者哈哈一笑,捋著胡須道:“但是這技藝不如鑲金細致,又沒有嵌金的大氣,用於觀賞的話,做什麽合適呢?”

人們欣賞金銀制品,首先第一要素就是精。

要精,要雅,鐵翦金以往只存在於寶劍的金屬部件上,那種粗獷中糅合著細致的工藝,與寶劍的鋒銳融為一體,甚是相配。

但是用於其他地方,怕是不太合適。

見陸子安陷入沉思,之前提出鐵翦金的人略有不安。

他只是想和陸子安搭上話,可不是為了來砸場子的,連忙哈哈一笑:“不過我倒是聽說,這龍泉劍的典故很有意思啊,這位小應先生,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

如果是之前,應軒可能還真答不出來。

但是自從上次被打擊到以後,他簡直廢寢忘食地學習,各類歷史都有涉獵。

這龍泉劍的故事他還真的看過。

因為胸有成竹,所以應軒不急不慢,聲音清亮:“相傳歐冶子和幹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眾人聽得津津有味,有人忍不住奇道:“哎,不對啊,剛說的不是龍泉劍嗎?”

應軒擡手輕咳了一下,微笑道:“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這就是龍泉劍的由來。”

這則典故雖然並不隱蔽,但是如今如此詳知,提起便娓娓道來的也是難得。

在場所有人看應軒的眼神都帶了些贊許,默默感嘆:難怪會是大弟子,真是見多識廣。

眾人紛紛說著自己喜歡的古劍,有的說喜歡幹將,有的喜歡莫邪,還有喜歡軒轅夏禹的。

待到有人問陸子安,陸子安正琢磨著鐵翦金工藝,隨口回道:“我倒是比較喜歡純鈞。”

純鈞?

楓瑞眼睛一亮:“排行第八、千年不銹的勾踐劍?”

陸子安微笑著點頭。

旁邊有人倒是來了興致:“千年不銹?怎麽個說法?”

來這一趟,最大的好處自然就是人脈,楓瑞也沒擺什麽架子,侃侃而談:“不銹都是一方面,最有意思的是,這把劍剛出土的時候,被一尊陶俑壓彎了約45度,但是神奇的是陶俑被移開後,這純鈞自己變直了!”

變直了?

眾人紛紛表示訝異和好奇,也有知道內情的,亦是笑著等他解釋。

“是形態記憶吧?”應軒有些遲疑地道:“我看過資料,金屬形態記憶的現象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才被瑞典人觀測到,六七十年代才被用於工業的……”

“對,但事實上,我們華夏先祖在兩千多年前早已掌握此項高科技。”楓瑞不知不覺便已經收獲了不少目光,卻絲毫不怯場:“不過最讓我感慨的,還是《銅車馬》,真不知道古人是如何造出來的,聽說那車馬上的傘,如今的修復大師只能仿制出其中的部分機關,大部分機關都無法還原呢!”

機關?

捕捉到這個關鍵字,應軒目光看向陸子安。

下意識地,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隨著,看向了陸子安。

正在思考鐵翦金工藝的陸子安察覺到他們的視線,有些疑惑地看回來:“怎麽了?”

“我看這。”有人拍拍庭院裏擺著的長桌,其中各種小機關無比精巧細致:“既然陸大師能做出這麽精妙的機關,甚至還能以機關建樓,有沒有可能將《銅車馬》上的那把傘也復制出來?”

傘嗎?

陸子安沉吟著,他倒是做過油紙傘,不過當時只是做著玩,還真沒往這方面想過。

他挑眉一笑:“那可是文物啊,等閑可是見不著的,我就是想試,國家文物保護局也不一定會同意啊。”

眾人哈哈大笑起來:“陸大師您太謙虛了。”

“就是,只要您說一聲想試,我估計他們巴不得呢!”

不過,這種話也只是說說而已,沒人當真。

因此,當傍晚時分,聽說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來訪的時候,陸子安都有些沒反應過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