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以錘為筆,以鐵為墨(第2/3頁)

他下意識地眨了眨眼睛,以為會聽到轟隆一聲巨響,卻沒想到,那竟只是一聲清亮的,打鐵聲。

一下,又一下。

仿佛不知疲倦地敲擊,將鐵塊打造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畫外音是一道低沉而清冷的聲音,陸子安有些不自然地掃了眼鄒凱,擔心他會醒來,因為這個聲音,是他配的。

【鐵畫,是鐵鑄成線條,再焊接而成的一種美術作品。】

鏡頭逐漸往下蔓延,畫面裏出現了湯叔健壯有力的手臂。

強大的臂膀、筋肉突出隆起,像骨一般堅硬。

映襯著火光,肌肉分明,讓人感覺無比有安全感。

【主要是借鑒國畫的水墨,章法,布局,線條簡明有力,蒼勁古樸。】

光影微錯,露出了湯叔的八塊腹肌和正值壯年布滿汗水的臉。

這是一個鐵漢,他不懼寒暑,不畏炎熱,力道掌控得極好,每一下,高清的攝像頭都忠實地將鐵塊的變化拍攝下來。

【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

伴隨著一聲滋響,湯叔將鍛造好的一根鐵枝擱到桌面那一堆鐵枝裏。

碰撞之間,發出清脆的響聲。

【鐵畫工藝綜合了古代金銀空花的焊接技術,吸取了剪紙、木刻、磚雕的長處,融合了國畫的筆意和章法,畫面明暗對比鮮明,立體感強,在古代工藝美術品中獨樹一幟,是我國工藝美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鏡頭跟隨著湯叔移動,切換自如地將他制作鐵樹時的場景全部完美地展現出來。

然後便出現了湯叔滄桑又憨厚的聲音:【我姓湯,是鐵畫工藝第三代傳人,湯鵬是我先祖。】

粗糙的手指,撚著一片鐵制成的梅花花瓣,靈活地將其焊接在鐵樹上。

【凡是能在紙上畫出來的,我們鐵畫都能畫!】

畫外音的聲音裏帶著笑意,又有著一分自豪:【以前鐵畫是很有名的,至今人民大會堂還掛著一幅巨大的鐵畫《迎客松》呢!】

與言語中的豪情萬丈相反的是,畫面中的湯叔正認認真真地用鑷子夾著一支花蕊,慢慢焊在花瓣中央。

經過剪輯之後,湯叔的動作如行雲流水。

沒有停頓,每個步驟都接洽得剛剛好。

一樹梅花半綻半謝,卻偏偏傲視嚴冬兀自挺立。

雖然僅是半成品,卻已經頗具風骨。

然後畫面中出現了一雙手,開始對鐵畫進行上漆。

湯叔的聲音也輕松了許多:【我剛開始學鐵畫的時候,其實我一點都不願意學。

那時候,我爸都是非常嚴厲的,他舍不得打我,每次我想偷懶,不想學鐵畫的時候,他就會把我拎到火爐旁邊,罰站。

三伏天裏,站個十來分鐘就汗流浹背,站半個鐘我就老實了。】

陸子安情不自禁笑了一聲,畫面感很強啊。

【後來,我爸死了。】

音樂漸起,蕭聲笛聲相和,絲弦與其融合,但是一聲一聲的打鐵聲卻無比清晰。

越來越清晰。

【我當時在和我……愛人,談朋友,我說我不想學鐵畫了,她說,那誰學呢?】

沒有人,已經走至絕路,父親已經逝世,如果他不學,還會有誰來學?

【我嶽父嶽母都很不高興,但我們還是結了婚,沒拿證,就給她買了身新衣服,請大家吃了頓飯。】

音樂變得沉滯,一如那鐵樹上慢慢沾染的墨色。

無邊無際,看不到希望。

【她心裏苦哇,我也沒得辦法,白天在廠裏努力做事,晚上回來打鐵畫。

沒錢買鐵的時候,我就想罵我爺,折騰這個幹啥,你說把我給逼的……】

聲音帶了點鼻音,然後停頓了很久才又響起來:【後來日子好過啦,也慢慢吃得起肉了,鐵畫也打得像模像樣了,我就開了家店。

哎呀,這店子一般人開不起來,我脾氣又不好,每次都要幹架。

我又不敢真打人,我力氣大,怕一不小心把人給打死嘍。

後來我愛人說,還不如回村裏來,反正存了點錢,不愁吃不愁穿,就一門心思專門打鐵畫。

她跟著我,吃了很多苦,我啥都聽她的,她說回,我就回來了。】

畫面裏,出現了他勞作的身影,又化為虛無。

竹籬笆,白墻青瓦,泥濘的路幹涸後顯出的坑坑窪窪的洞。

組合成的曲調,是再清澈不過的陽春白雪。

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松明快。

畫面延伸,鄉間小道兩側出現新綠,柳樹發出新芽,正是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

湯叔聲音也輕快了許多:【發現人不想事的時候,日子都過得快些。

兒子不想學,要去讀大學,我就讓他去了,我做不到的,看著他做到,我也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