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第2/3頁)

裝載是床的特點,楊之水先生指出:“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撐者,不論置物、坐人或用來睡臥,它都可以名之曰床,比如茶床、食床、禪床。”因而放置器物的支架、基座也可稱“床”。

比如放琴的器具叫琴床,如自居易《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瀑布濺琴床”;

擱置毛筆的器具叫筆床,如岑參《山房春事》“一片山花落筆床”等。

因此古人稱琴為一床,明代《長物志》曰:“琴為古樂,雖不能操,亦須壁懸一床。”

陸子安也挺意外,沒想到這些大師對古琴也頗為了解。

當下沉吟道:“三畝水邊竹,一床琴畔書。確實床字顯得正式一點,不過張字倒也顯得更親切卻又不失文雅。算是各有好處吧。”

各打五十大板,卻也沒有刻意去迎合某人的觀點,剛才劍拔弩張的幾人怒色漸消。

聲樂組的負責人一直派人守在這邊,聽說陸子安終於有了成品,連忙帶人趕了過來。

看到玉琴的瞬間,聲樂組幾個人神色各異,但無一例外的是,都是一副極為歡喜的神情。

有人更是主動說道:“陸大師,請問我能試一試嗎?”

看到好琴,實在是心癢難捺啊!

陸子安收回目光,看向眼前這人,卻驚訝地挑了挑眉。

因為這個人,他認識。

古琴大師,管先生。

華夏民族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門從事於古琴研究、整理工作,且成績卓著。

聲樂組負責人連忙解釋道:“管先生是我專門請來指導我們工作的……”

只是聽說陸子安做出的是一張玉琴,管先生便跟著一起過來看看,卻沒想到他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負責人心裏不禁惴惴,陸大師可千萬別生氣啊,兩邊他都惹不起。

陸子安卻沒猶豫,笑著點點頭:“好啊。”

他起身讓開,管先生歡喜的目光緩緩從玉琴上劃過。

以他多年的經驗來看,這真是一張難得的好琴!

琴者,禁邪歸正,以和人心。

這樣的好琴,值得更好的對待!

因此他並沒有急著坐下來彈奏,而是吩咐徒弟幾句話後,耐心地等待著。

不一會,徒弟折返,捧來了水盆和香爐。

在所有人肅然起敬的眼神裏,管先生如入無人之境,自顧自凈手焚香。

他的手指纖細而修長,筋骨分明,仔細看指頭,有著硬繭。

這是一雙彈琴人的手,從來不美,但結滿老繭的手卻施展出音樂的魔力。

而管先生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看了眼擁擠的工作間,竟然迤迤然抱著玉琴起身離開了。

沒有人出口去問,陸子安唇角噙著淺笑,緩緩跟了上去。

工作間後邊有一處小方池,池上有涼亭,涼風習習,倒也頗為閑適。

管先生獨自一人,抱琴而去。

緩步,上石階。

雖已年近半百,但卻一點都不見老態,反而有一種玉樹臨風的感覺。

那種精神上的年輕,根本不是外在的形象能夠遮擋的。

陸子安跟在他身後走進涼亭,其他人卻沒有跟進去,而是就在涼亭外拿著小馬紮坐了下來。

“請。”管先生在石凳上落座,輕輕放下玉琴,擡手一擺。

“謝謝。”陸子安在他對面的長椅上坐了下來。

當管先生的手,落於琴上時,他整個人的氣度都變了。

他右視其手,左顧其弦,手腕低平。

“錚!”

與其他人撫琴不同的是,管先生每一個動作,皆盡其力。

沒什麽好看的架勢,也沒擺什麽花巧的手勢。

沒有推琴就舞的感覺,琴聲也沒有艷麗。

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尊重,一曲《平沙落雁》彈奏得悠揚流暢。

樂曲以舒緩的節奏和清麗的泛音開始,描繪了秋江上寧靜而蒼茫的黃昏暮色;

然後旋律一轉而為活潑靈動,點綴以雁群鳴叫呼應的音型,充滿了生機和歡躍;

最後又復歸於和諧恬靜的旋律中。

陸子安仿佛看到了一幅恬靜優美的水墨小畫在眼前緩緩展開。

黃昏將至,煙波浩淼的洞庭湖邊,岸邊一帶白沙,安詳恬靜,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從遠天飛來,在空中徘徊飛鳴,先有幾只降落在其上,仰首與空中的飛翔者相互鳴叫呼應,繼而雁群一一斂翅飛落。

遠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來愈濃的暮色中漸漸睡去。

整支樂曲糅合了管先生精湛的技藝,意境蒼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

管先生不愧是古琴大師,對泛音、滑音等技法運用自如。

就在所有人以為他將要結束的時候,琴聲陡然變了!

急促而快速的滑音,帶來疾風勁雨般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