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高山流水(第2/2頁)

陸子安的這件作品,巧藉天然貫穿於創作的始終。

這塊具有自然形態美和創作價值的根材,在他合理而慎重的取舍下,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結合起來,使整個作品的藝術風格渾然一體。

他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態,如枝、須、洞、節、疤、紋理、色澤、態勢等,使這些天然特點和神韻,讓整個根材的奇美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體現。

眾人越是品鑒,越是歡喜,只覺得這作品叫什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意境極其難得。

這時,不知道是誰驚訝地道:“等下,哎,別動,我看看這是什麽……”

他推了推老花鏡,幾乎都快貼到根雕上去了。

“快,把放大鏡給我拿過來!”

台下立刻有人跑去取了放大鏡遞上來,他迫不及待地將這處放大,仔細一看,搖頭笑嘆:“果然精妙絕倫,妙,妙啊!”

其他人覺得他賣關子很是煩躁,索性奪了放大鏡自己看,結果一個個看完後都良久無語。

那處涼亭看似只是景中一角,卻萬萬沒想到它才是這個作品的主題!

亭中兩人對坐,一坐一立,其中一人正在撫琴。

“這,這是……高山流水!”卓老爺子握緊放大鏡不肯撒手:“好一個高山流水,妙啊!”

旁邊忽然傳來一道低沉的聲音:“我,我能看看嗎?”

卓老爺子疑惑地擡起頭,發現是臉漲得通紅的文康正緊張地看著他。

“當然可以。”卓老爺子將放大鏡遞給他:“來,你看吧。”

文康湊過去,將那涼亭放大,終於看清楚了那一對木雕小人。

撫琴者正是伯牙,旁邊那人陶醉作聆聽狀自然就是鐘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這便是《高山流水》的由來,而這兩人與這涼亭融為一體,自然而然地與情景相映,當你仔細欣賞時,仿佛都能聽到那錚錚的琴音。

只此一景,便不難看出陸子安勝出他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