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4章 搶功(上)(第2/2頁)

“所押糧草中途被董賊所劫,再次轉運哪有那般快捷?孫文台你敗得太快了,太不中用……就算我想要援助也來不及。既然沒有那個本事,就不要逞能嘛。”

袁術眼皮上翻,冷幽幽的恥笑道,竟是毫不羞愧。

“就是,汜水關華雄武藝高強,萬夫莫擋,一般人還真對付不了他。文台雖敗猶榮,非戰之罪。而且,他還斬了董賊麾下大將胡軫,也算有功。”

“哪來的功勞?丟盔棄甲,靠著親隨大將祖茂以命換命才苟延殘喘,江東猛虎名不副實。”

“孫文台敗戰小事一樁,奈何卻是長了他人志氣,讓華雄氣焰更加囂狂,得不償失了。”

眾人勸導的勸導,和稀泥的也不少,更有一些人死命拖著孫堅不讓他與袁術當場火拼,爭爭吵吵七嘴八舌,亂成一團。

蘇辰進帳之後,就見喬瑁在一旁低垂眉眼,完全不置一詞。顯然是想誰也不得罪,悶聲發大財的姿態。

他默默站到這位東郡太守的身後,心知要靠著對方上位,那是想也別想。

這位還真如他所想的那般,就是來打醬油的,既不想出風頭,更不想折損人手。

這段時間,遇到兗州刺史劉岱,受了許多譏刺也不敢反抗,直如面團一般。

完全看不出他在東郡之時一言九鼎的模樣。

“有些人只在對付治下百姓時威風霸氣,面對更強勢的外人,就沒了主張。”蘇辰心想大概喬瑁就是這種人。

想要和氣生財,輕輕松松的升官,一天到晚去拍袁紹的馬屁……可他卻不明白,如果一個人不夠硬氣的話,那就成了誰都敢隨意揉捏的面團。

“行了,此事就此作罷,不用再提。”

袁紹被帳中爭論攪得心煩,連忙打斷眾人,開口道:“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還折了許多軍士;今者孫文台又敗於華雄之手:挫動銳氣,為之奈何?”

蘇辰聽得袁紹這般一說,側耳聽著眾諸侯議論紛紛,才明白事情經過。

所以說,諸侯討董完全是一場笑話。

孫堅領了先鋒之職,首先提兵攻打汜水關……

他自問兵精糧族,手下大將勇猛,當然信心十足,想要立個頭功。

這種想法也不獨他一人。

濟北相鮑信就眼饞著這種大功。

如果一旦破關,那就封公封侯指日可待了,在天下諸侯面前立下如此大功,官職的提升都是小事,關鍵是名望的增長才是最重要的。

試問袁紹為何如此威勢,一個原因就是他家世過人,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本人格外出色,敢於在董卓權傾朝野時與對方正面硬扛。他還派出曹操作為刺客想要把董賊刺殺。

雖然沒有成功,但其威名也在天下傳揚,為他增添了許多光彩。

見著孫堅就要立功,鮑信就派出他的弟弟鮑忠領著三千馬步軍搶先一步,攻打汜水。

這人啊就是看不清別人,也看不清自己。

鮑忠帶著三千軍,到了汜水一戰全沒,自身被華雄手起刀落,砍了腦袋,手下全被擒拿收編。

功勞沒有,反倒讓華雄傳回捷報,升了都督。

孫堅去的時候自是不同。

他號稱江東猛虎,麾下勇將頗多,第一戰就把華雄的副將胡軫刺死,然後兩方戰了多日。雖然攻不進關城,也沒露敗相。

後方眾位諸侯,尤其是袁紹袁術等人心裏就有些危機感了。

心想若是讓孫堅這頭猛虎破了關口進入洛陽,那無非就是驅狼引虎,他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本就有八萬精兵,再收降一些西涼兵馬,到時勢力同樣飛漲。

想要對付他,比對付董卓也輕松不到哪去。

尤其是,袁家兄弟並不想讓孫堅得了滔天之功。

第一個攻到洛陽,無論名望還是功績,完全把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氣壓了下去,你家世再好有什麽用,在天下會武之時,功勞還要靠別人。

驅除國賊,以扶正道,天下稱頌。

袁紹弄了這麽一出十八路諸侯討董的大戲,怎麽甘心為他人做嫁衣。這一刻,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袁術當場就玩了個詭計。

他不是掌握了轉運糧草的大權嗎?當下派人運糧,又派人搶劫,玩了一出戲。

等孫堅斷糧軍心大亂之時,華雄出關一陣斬殺……

江東軍不但損了大將,更是兵敗如山倒,折了三萬人馬。

“這樣下去,我可能會白來一場,什麽目的都達不到。名望,氣運,以及勢力的增漲,地盤的擴張,全都沒有。”

蘇辰冷眼看著賬內各懷心思的諸侯,暗暗打著盤算。

“得改弦易張,既然沒有機會,那也只能不要臉面的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