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摧山(上)(第2/2頁)

要是敵人靠近,士兵也可以從準備好的縫隙間,用長槍往外亂捅殺敵。

這種車,在蘇辰提出改善意見之後,才隱約記起,地球上明時,與蒙古的戰鬥中,也曾經有過這種戰車,並且建立大功。

蒙古鐵騎往往要付出數倍乃至十數倍的傷亡才能消耗光車營的彈藥然後將其殲滅,就是因為車營的這種強大火力,自明朝中期以後蒙古被迫向明朝稱臣,連成吉思汗的封號也必須得有明天子冊封。

這弩車就號為摧山弩。

號稱連一座座山峰都能推平,威力之大,非常人能夠想象。

唯有三點,第一點就是只能緩慢前進,不可快速追擊,其次就是制造不易,價格甚高,最後必須是相對平緩之地。

而這三點,卻此時全部滿足。

突厥人想要速戰速決,當然不會選擇丘陵山坡之地。

加上頡利對自身手下的騎軍自信很強,也不會在意敵人設下什麽埋伏。

畢竟,跟隋朝的一些戰爭中,中原的軍隊所用弩箭不可謂不強,但面對草原騎兵集團沖鋒,基本上起不到太大作用。

臨陣不過三矢,等到騎兵沖近,那些弩箭兵也只不過是鐵騎下的羔羊,完全不堪一擊。

在頡利眼中,戰場征戰,就這麽簡單,並不需要多費心思。

至於沖破箭陣之後的白刃相搏,又有哪支軍隊是草原金狼騎的對手?

地是平地,不但最適合騎兵沖鋒,也適合戰車行駛,這一點蘇辰早就預料到了,他也不愁對手不入坑。

至於戰車的造價,蘇辰卻不在意這些。

前兩年天下大亂,四處流民如蟻,其他各地都打得家園殘破,這些流民只要能有著一口飯吃,讓他們幹點活算不得什麽,反而會感恩戴德。

有著免費的流民工,只需要耗費一些原材料和錢米,短短一年半時間,就造出了改進型巨大的弩車三千輛。

一人禦車瞄準,身後兩人裝箭。

這是強弩,平常用來攻城用的。

備用機關卡索,可以射透城墻,是主武器。

戰車兩翼斜出,左右各兩人,手持連弩。

每弩三十六矢,一次六矢齊發,矢長八寸,八十米距離能破輕甲。

而且,射完六輪,還可換弩,只要弩兵不死,每人七十二支箭,會讓任何對手都頭疼欲裂。

就算射不中人,馬匹也受不了啊。

當蘇辰第一次看到這種戰車配合連弩的時候,他都不由得暗罵魯妙子太過變態,著實是不可多得的機關奇才。

別說是胡人騎兵,就算是蘇辰自己,正面沖擊這種弩車陣,恐怕也會無計可施,只得退避三舍。

最關鍵的是,這是這個世界上第一次出現,突厥人根本就從未見過,想要迂回側擊都不可行,必碰的頭破血流才會罷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