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時代轉折中的高考(第2/2頁)

“姐,以前我看過爸媽的存折,上面寫的清楚,有四萬多。”

“你當時……”

“哎呀,別說那個時候了……”

“那現在你什麽意思?”

“姐,你好好想想,那兩萬多能給誰?”

“老四,你的意思是……給了大哥?給了小秋?”

“姐,你是真傻呀。”

“你……等一下,你說給了老二?”

“至少大哥買房子那段,爸媽的錢沒變化。”

“草他媽的,老二媳婦把我當槍使了?!”

“姐呀,二嫂鬧了那麽多次,她能空手而回嗎?而且,你記得二哥車票是什麽時候學的嗎?”

“原來偏的是老二,根本不是老大?!那老二媳婦鬧……對呀!越鬧越有錢!爸媽想息事寧人。”

姐妹倆是終於把事情想明白了,於是又殺向了沙土坑。

沙土坑的戰況如何,白實秋根本無心理會,他的高考還有一個月,此時必須全力沖刺。

而最有意思的是……

放假了。

36中的高考安排是很有趣的,最後一個月同學們可以回家自己備考,這其實出於兩方面考慮,一個是能學的能交的能做的準備都差不多了,另外就是天氣太熱,現在的學校裏沒有空調。

此時的高考跟後世不太一樣,時間安排在7月初,後來之所以放到6月,就是因為天氣太熱。歐美那些個家夥都是亂黑我們的,誰說我們中國人沒有環保意識?

這不是積極應對全球變暖嗎?

環保啥的白實秋不管,時間對他是極其寶貴的……

終於,高考來到了。

“小秋啊,媽媽絕對相信你。”

“兒子!……好好考。”

帶著老爸老媽殷切的希望,白實秋步入考場。

三日後,考試結束,那麽就進入了一個大多數考生都很頭疼的階段。

估分,填報志願。

此時真的是個時代的轉折,這一點還體現在了高考之上。

2000年之前是考試之前填報志願的,這個模式對考生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改革,其實是從1999年開始的,還是京城先開始的。

今年,遼省第一次試行,高考之後估分填志願,就是填志願在高考之後分數出來之前,考生可以自己估算分數,以此來填志願,考了之後馬上就有正確答案給出。

後來是又有發展,幹脆出了分再填志願,那就更加的讓人輕松了。

能趕上2000年的這次改革就已經是相當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呀?

不過,這個福利咱老白只能享受一半兒,志願已經是定好了,中戲。

那麽,估分呢?

數學最簡單……白實秋臨時決定,全都選B!

B數,B數……心裏得有點兒B數嘛。

對著正確答案一看……不少的B呀!

然後就是英語,結果……至少三十分肯定有了!

這兩科都是基本上確定要棄的,那麽,政治,語文,歷史呢?

“老媽老爸,政治我可能考在100分之上。”這是主力嘛。

“小秋,真的呀!”

“別著急,再看語文歷史……”

當白實秋好好的把這兩科也看了一遍之後……大題上有許多的知識點跟聯系點,好像自己都有寫。

特別是今年的作文,跟哲學有關系。

“這兩科也有可能在100分以上。”

“真的嗎?”

“估分嘛,不太準,但是……應該夠了。”

“真的?”

“差不多。”

“那……我們兒子考上了!”

“哈哈哈……”

很快,門外不敢參與估分的爺爺奶奶也加入了進來。

老白家今兒真高興……就連中風的爺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仿佛病都好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