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失控的欲望 第五十四章 小樓舊音(第2/3頁)

盧振宇一行先到了烏魯木齊,拜訪了自治區歌舞團,文訥的一個遠方親戚在這裏工作,向她打聽當年葉小冬的陳年舊事,親戚說時間太久,沒印象了,好像是有這麽個人。

下一站是肖爾布拉克,盧振宇和外婆和母親生活的地方,在葉小冬的日記裏,肖爾布拉克並不是童年幸福的故鄉,而是一片荒蕪的不毛之地,或許五十年前確實如此,但今天的肖爾布拉克公路筆直平坦,城市初具規模,景色壯美,令人心胸開闊。

“這裏是我的媽媽的故鄉,也是你的媽媽的故鄉。”文訥對盧振宇說道,“如果讓你永遠生活在這裏,你願意麽?”

“如果和你在一起,我願意。”盧振宇深情回答。

“那當然,如果和愛人在一起,哪怕火星也無所謂,可是如果沒有愛人也沒有親人呢,只有冷漠的鄰居,刻薄的同事,你還會選擇這裏麽?”

盧振宇搖搖頭,他試圖去想象五十年前的情景,沒有來過新疆的人不知道祖國有多麽遼闊,沙漠戈壁雪山綠洲,在旅遊者眼裏是無限美景,因為他們只是過客,但是當年的知青和他們的子女,卻被戶口和工作牢牢困在這裏,美景變成了日常,再也引不起詩意和靈感,回一趟家鄉,舟車勞頓不說,花掉至少半個月時間,兩個月工資。

在肖爾布拉克,也找尋不到葉嬋和葉小冬母女生活過的痕跡,當年的知青都回城了,建設兵團的人也走的走散的散,留在當地的誰也記不起五十年前的舊人。

盧振宇把車留在了新疆,帶著文訥直飛上海,再次來到巨鹿路上的洋房門前。

他可以不認陸剛這個父親,也可以淡忘葉小冬這個母親,但是對於葉嬋這個孤獨的老人,他沒法置之不理。

……

已經是仲秋季節,雨後的巨鹿路,濕漉漉的人行道上散落著法國梧桐的樹葉,兩個人站在這棟鄔達克設計的西班牙風格小樓前。

“真美。”文訥撫摸著墻壁,由衷感嘆。

盧振宇按響了門鈴,半晌沒有回音。

“也許不在家。”盧振宇說,“我們來的太唐突了。”

忽然門開了,葉嬋微笑著站在門後,老人家優雅的做了個有請的手勢:“歡迎你們。”

文訥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癡迷建築,尤其迷鄔達克,這個匈牙利建築家本身就是迷之傳奇,他是身無分文的奧匈帝國戰俘,從俄國一路逃到上海這個國際大都會,本想以此為跳板回到歐洲,卻鬼使神差的留了下來,上海灘十裏洋場上,經他手設計的建築不下一百幢,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國際飯店、美國總會、諾曼底公寓、大光明大戲院、綠房子等,尤其綠房子,當時號稱遠東第一豪宅,1938年建成時鄔達克宣稱,這棟建築再過一百年都不會過時,據說1948年有人出一艘遊輪外加五十萬美金購買這棟房子,可見價值之昂貴,葉嬋家的這棟小洋樓,雖然占地不算很大,但要知道這裏是寸土寸金的陜西南路巨鹿路,再有鄔達克的加持,價值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對於年輕記者的再次到訪,葉嬋並不感到意外,她殷勤接待了盧振宇和文訥,看了盧振宇拍攝的大量關於肖爾布拉克的視頻和照片,老人家戴著花鏡,不時放大平板上的照片仔細端詳,思緒萬千,卻波瀾不驚。

“三十年沒回去了,變樣了。”葉嬋指著照片說,“這兒已經是一片鹽堿地,這兒已經不通公路的,怕是我去了都會迷路。”

“趁著您年輕,還能再去看看。”文訥說。

“這小姑娘蠻會說話的,阿婆不年輕了,也不想再去那個地方了。”葉嬋心情很好,笑眯眯看著兩個年輕人,好像在看自己的孩子。

“但是,阿婆還是要感謝你們,阿婆起你們吃飯。”

在淮海中路上的國泰電影院斜對面,就是上海久負盛名的紅房子西菜館,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家店的裝修布置都已經落伍,但在這兒吃的就是情懷,就是歷史。

葉嬋古稀之年,腿腳依舊便利,上樓都不需要攙扶,她帶著兩個孫輩上二樓紫羅蘭廳,也不征求倆人的意見,直接點了幾道菜:冷鮭魚酸奶油沙司,烙蛤蜊、芥末牛排、羅宋湯、什錦色拉、炸豬排。

“張愛玲就愛吃芥末牛排。”葉嬋說,“我的姆媽也喜歡吃這個,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和我父親也會穿上最正式的行頭,在周末到這裏吃一客西餐,雖然那個時候西餐已經完全變了味道,和賣小混沌灌湯包的早點鋪沒什麽區別,唉,阿拉上海老客勒就是這個樣子,咖啡就大餅油條……”

文訥對於海派文化有些研究,和老太太相談甚歡,盧振宇反而淪為捧哏,一頓飯吃的溫馨和睦,飯後一起在淮海路上走一走,清風拂面,路上車水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