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青龍太保李青雲(第2/2頁)

村子李青雲就不進了,不太好意思,而且楊玉奴的家就在外公家旁邊,見到他們而沒帶禮物,多難為情啊。等過幾天,家裏忙活完了,就和母親一塊來外公家走親戚。

第二天一大早,李青雲把城裏老板來看魚的事情跟父母講了,二老一聽,頓時來了興致。因為李青雲請來的老板都很闊氣,價格也比別人家的高出很多。

李承文問道:“幺兒,城裏老板收魚多少錢一斤?是單稱還是混稱?”

單稱是指某一種魚單挑出來,按種類算價。混稱是所有淡水魚在一起稱,算平均價。像這種小規模池塘混養,一般都是混稱,魚販子壓價也狠。

李青雲說道:“現在還沒開價,說是嘗過魚的味道再開價。不過你放心,價格低了我不賣。上次來收蔬菜和西瓜的那兩位老板,給我開價,混稱10塊一斤,我都沒賣。我估計他們兩家串通了,故意壓價,所以才沒繼續聯系他們。”

陳秀芝驚訝地叫道:“什麽?混稱10塊一斤不低了啊,以前來收魚的老板,給咱5塊一斤都是高價。裏面有很多小鯽魚、小白鰱魚不值錢……”

李承文也點點頭,很厚道地說道:“收蔬菜那兩個大老板人挺不錯的,一口一個叔的叫,開的價也不低了,咱們整個青龍鎮,有幾家養的魚能賣到10塊一斤的?那些在仙帶河偷偷網上來的魚,也賣不到這個價。”

“呵呵,爸媽,談價的事你們就別操心了。其實我們家養的魚,比普通野生魚味道還好,你們應該能嘗得出來。在外面大城市裏,真正的野生魚價格都是幾十塊一斤,我們家賣魚的價格,已經算是白菜價了。”李青雲正說著呢,手機就響了,一個本地的陌生號。

二老正要對兒子說,一個地方一個價,本地水多魚多,魚本來就賣不上價,怎麽能處處和大城市比價,差不多就行了,別太計較價格。不過見兒子已經接通了電話,就不好打擾。

電話正是“漁翁”打來的,簡單的聊了幾句,聽出對方大約三十來歲,本地口音。說他開車已到青雲鎮,很快就能到達李家寨,然後兩人互通真名,算是正式認識。

“漁翁”的真名叫余軍,在縣城開了一家名為“川府魚王”的飯店,生意不錯,但普通養殖魚的口感太差,已引起某些顧客的不滿,所以急需本地野生魚,嘗試改變顧客對本店的印象。

掛斷電話,李青雲對父母說道:“我帶著小網先去南地池塘等人,你們準備大網和抽水機,先不用拉去的。等對方確定要收魚,咱們再拉東西。不過對方不是魚販子,就算要收,估計也收不多。畢竟魚不是蔬菜,撈出來活不多久,放冷庫也影響口感。”

“好,都聽你的。不過人家真的誠心要,價格別開太高,差不多就行了。”李父李母見兒子急著往外跑,在後面叮囑道。

“放心好了,人家商人也不傻,你情我願才能做成買賣。”李青雲說著,已拿著撒網走出院子,金幣和銅幣在後面跟著。

李青雲剛到池塘邊,就看到一輛黑色的皮卡車從南面駛來。司機開的很慢,見到建築工地,頓時停了下來。坐在副駕駛位的一名中年健壯男子正要打電話,就看到了李青雲向他招手,也忙揮手,並從車裏出來。

“你是青龍太保李青雲?”那男子挺高,有一米八左右,一下車,就扯著亮嗓門詢問。

李青雲一愣,也笑了起來,這貨把網名和真名連在一起,還真有種喜感。青龍太保?拍武俠片還是拍古惑仔片呢?

“余哥是吧?我就是李青雲,歡迎到我們李家寨作客。”李青雲和余軍握手,他發現這人身上有股軍人風範,每一步走得距離都一樣,腰板筆直,手上有層厚厚的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