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首映(第2/4頁)

所以,拋開電影票價和國際貨幣匯兌方面不談,只以市場可容納的觀影人次來討論這個市場,當下這個時空的2005年中國的電影市場,是另外那個時空的五倍之大——參考兩個時空國內貨幣與美元的兌換比,在2005年這個時候分別是八比一和二比一的話,當下普遍維持在折扣後15華元到20華元一張的電影票價,還要遠超另外那個時空。

所以,中國當下的電影市場容量,其實已經很大。

在另外那個時空的2005年的電影市場,因為銀幕數有限,所以在同一時間段內,市場幾乎不可能同時容納兩部大賣的電影,這種境況,要一直到2010年,甚至是2012年,隨著銀幕數突破一萬塊,以及更多,市場的總體體量增大了,才開始同時能容納兩部、甚至更多的電影同期上映,且成績都相當好了。

而在當下這個時空,早在2002年的時候,《黃飛鴻》與《生死門》就已經上演了中國電影市場上迄今為止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國產電影的档期碰撞,《黃飛鴻》貌似小輸一把,但其實票房依然很高——在那個時間段,其實市場就已經證明了,是可以同時容納兩部電影大碰撞,且票房都不會太差的。

但偏偏,因為慣性使然,大家都覺得暑期档上映,才是實現票房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辦法。

而且更關鍵的問題是,國產電影的總體產量,雖然在近幾年呈現出一種爆發的態勢,但好的電影,卻一直都特別少!所以,在經歷過幾次大導演、大投資商業片之間慘烈的碰撞之後,大家幾乎是同時發現,我們不必爭的,哪怕是暑期档只有四個月左右,但好片子少啊,大家一家分二三十天的档期,足夠用了,反正上映二十天之後,盜版肯定很猖獗了。

於是,一個無比默契的市場規則形成了。

大導演、大公司、大制片的國產電影,都會安排在暑期档上映,跟同樣在這個時段才被允許進來放映的好萊塢電影硬碰硬,而除此之外的其它時間段,才是新人電影、小投資電影和文藝電影的發軔之機。

簡而言之就是,市場已經很大,但好電影不夠多,好萊塢電影又被限時限量的進入,所以大片暑期档撈錢,小片其它時候試圖崛起,而院線方則從票價上找補,一個暑期档過後,就可以在其它時段都虧損的情況下順利實現盈利。

這樣的市場態勢,在李謙看來是畸形的,是電影產業還不夠發達的特征,但他並不著急,因為一方面明湖文化在努力地開拓其它時間段的市場,一方面他也能看到,有不少的新導演,不少的中小型制片公司,正在慢慢崛起。當他們在這個市場裏賺到錢,並找到了一條可以穩定賺到錢的辦法,這個市場,很快就會真正的、徹底的繁榮起來。

當然,到那個時候,一直秉持著控制產量、提高質量、為國產電影行業引路這個發展思路的明湖文化,可能在整個國內電影市場中所占的比重,是會越來越低的,但是沒關系,李謙甚至覺得,什麽時候當明湖文化失去了獨霸的地位,中國的電影,才真的有可能、有資格說一說“崛起”這個概念了。

今年的2005年,對於明湖文化的電影出品來說,是小年。

因為《少林寺》是提前就公布了上映档期為今年的八月份,所以,盡管秦渭攜新作《長城》而來,依然很默契地選擇了與《少林寺》錯開档期,他們選擇了在七月份上映——如前所述,即便是只有大概一個月的档期,也足夠了。

當然,沒跟《少林寺》碰上,卻不意味著不會跟別的大電影碰上,七月份,《長城》要負責去扛的好萊塢大片,可有不少。即便是國產電影,也有好幾部作品都被業內極為期待。

而在《少林寺》之外,今年明湖文化會在年內上映的電影,就只有一部了。

那就是《秋天的童話》。

才女導演、美女導演、大明星“十三姨”鹿靈犀的首部大銀幕作品,主演則是《紅高粱》中影帝影後組合時隔數年之後的再一次攜手——這部電影本身的宣傳點,當然是足夠的。

而就在六月初,電影上映之前,李謙甚至還親自寫了一篇文章,貼到自己的博客上,為《秋天的童話》張目、助威。

這篇博文剛一發表,就迅速引來了李謙的影迷和粉絲的轟動。

其實並沒有什麽太了不起的東西,也沒有什麽振聾發聵的話,文章裏,李謙只是簡單地記述了幾段拍攝期間的趣事,有點回憶錄的意思。

但問題是,身為“博客”這家公司重點力推的中國娛樂圈、文化圈第一名人,身為博客上關注人數最多達到三千多萬的一位博主,李謙平常的博客文章,實在是不多——但是,只要他開口,哪怕只是發幾個字,發一張照片,也會迅速成為全網的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