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一根釘子(第3/4頁)

對於明湖文化來說,甚至哪怕是對於李謙來說,這都是完全嶄新的一件事。

前後兩輩子相加,他都沒想過周邊銷售這件事——盡管在曾經的那個時空裏,即便是在中國,在2010年過後,電影周邊銷售這個概念,也已經被頻繁提及了,但當時的那個時空的他,實在是太屌絲了,也就是跟著扯兩句而已,從來沒有機會接觸過那個層面的商業運作!

而即便是做《葫蘆娃》這樣一部動畫電影,他心裏也盤算過周邊的事情,但是在此前,他的確是認為這部電影只是探路石,在心裏並沒有指望它真的能全球大賣,所以,想到過,卻並沒有真的把它列入整體計劃。

於是,蒙圈的不止是深深懊悔自己失去了一次發財機會的哥倫比亞,還有發財機會似乎就擺在了面前的明湖文化。

怎麽辦,李謙和曹霑、謝銘遠都是才子型的人,做東西行,但是你讓他們去跟人談生意,錙銖必較的,他們顯然都不擅長,韓順章正在拍電視劇,鄒文槐正在主持跟政府層面的接觸,主要是放在長城院線的收購談判上,而齊潔就更不可能丟開收購哥倫比亞的談判從美國回來主持這件事了。

就算她人在美國,可以直接在美國處理這件事,也不行。

對哥倫比亞的收購,是當下明湖文化一切事情中最重要的一件,甚至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核心事件——一旦那邊收購失敗,這邊長城院線的收購價錢就算談攏了,最終都完全可能會黃了。

她是絕對不可以一心二用的。

不過還好,關鍵時刻,還有個人可以用。

而且她給李謙的感覺,還是一個不管把什麽事情丟給她,她都可以做到遊刃有余那種程度的奇人——杜藝華。

於是,杜藝華被征用,只能無奈地先把國內的事情放一放,帶著明湖文化和李謙的委托,悄無聲息地直接飛到美國,跟美國的幾大全球玩具巨頭展開了談判。

盡管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上上下下,都對明湖文化突然發起的收購心懷抵觸,但收購歸收購,商業利益歸商業利益,誰都不敢保證明湖文化就一定能收購成功,但哥倫比亞擁有優先代理權卻是寫進了合同的。

所以,哥倫比亞也參與到了談判和競爭中去。

當然,《葫蘆娃》現如今的突然火爆,已經引來了幾大玩具商的直接入場,哥倫比亞這樣一家轉手商,幾乎是毫無競爭力了。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杜藝華到了美國之後,只用了三天的時間,跟各家接觸過一遍,就快刀斬亂麻,直接把合作方選定。

齊潔飛過去簽了合約就直接走人,杜藝華則負責留在美國,繼續追蹤這件事。

做圖紙、設計、制樣、成品、上市——對於一款新玩具來說,要走完這一套流程,往往需要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但電影周邊的好處就是,玩具的形象就在電影裏,直接拿過來,頂多了略加修改,就可以生產了!

於是,當《葫蘆娃》在北美和全球的上映,迎來了第三周的時候。

僅僅只是周三,《葫蘆娃》的全套電影玩具周邊,就已經擺上了各大電影院的周邊銷售櫃台,和整個北美各大超市和玩具商店的櫃台了。

而這個時候,國內這邊的電影人、媒體、民眾等等,對此還一無所知。

而當李謙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打開電子郵箱,看到杜藝華從美國傳過來的《葫蘆娃》周邊玩具的出貨量數據,和上市兩天之後的大致銷售數據統計,他忽然意識到,雖然是來自一次無心的意外,但是似乎就這一下子,自己一直津津以求的中國文化推廣的第一步,似乎已經邁出去了!

出貨兩天,電影《葫蘆娃》的周邊玩具系列的出貨量,已經高達一億三千萬美元,而目前統計到的不太完全的銷售額,也已經高達七千四百多萬美元!

要知道,就算北美票房過億,按照當初的分賬協議,明湖文化也頂天了只能從總票房中拿到20%的分賬,只有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這個分賬比例才有可能達到25%,且就此封頂!

而玩具周邊卻不是,這是屬於典型的文化創意銷售,所以,杜藝華這一刀狠狠地砍下去,盡管為了追求盡快上市,跟好萊塢其它的電影公司相比,《葫蘆娃》周邊玩具系列的銷售分成並不算太高,但仍然高達45%!

也就是說,光靠周邊銷售,目前明湖文化在北美已經可以有超過六千萬美元入賬了!接下來,這個數字完全可能會超過一億美元!

遠遠高於《葫蘆娃》這部電影本身在北美地區拿到的票房分成!

而且更關鍵的是,有了這第一次的成功,從此以後,明湖文化在北美這塊地方,就算是開始有了一塊小小的立足之地了!

中國電影在北美市場或許未必成功,但明湖文化制作的電影,卻很有可能成功——不信你看,《葫蘆娃》都成功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