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19%與61%!(第2/3頁)

所以在很多的電影公司、發行公司那裏,都把這高達四千塊銀幕數,占到了全國銀幕數高達40%的市場,當成雞肋——市場很大,但你就是賺不到錢!

也因此呢,真正被各大電影公司內部公認的,是整個市場的一部分的銀幕數,其實全國範圍內只有大概六千塊左右——這個數量,比之九七九八年市場斷崖式雪崩之前,已經是增長了很多了,主要是很多的老舊電影院沒撐過去當時市場幾近崩潰那一場,要麽被收購了,要麽主動改造過了。

當然,這個數量跟美國,以及包括加拿大在內的整個北美地區,還是不太好比的,在2002年年底,整個北美區的銀幕數,以及高達三萬多塊!而且人家那邊的銀幕,大多都是規範化的、數據統一的。

然後,就在這六千塊銀幕之中,《紅高粱》一開畫就拿到了1358塊銀幕,如果按照最新的概念,排片比來計算的話,大約占到19%的排片比。

全國各中大型城市全部鋪過去,還是沒問題的,但再小的地方,就很難了。

而且,作為一部文藝電影來說,《紅高粱》這已經算是特例了!

放眼整個中國電影圈,拍出一部文藝電影來,能拿到這個特例的,說白了,也就那個三五個人而已——李謙主演,大銀幕首秀,而且據說角色還很有看點,再加上柏林電影節那嚇死人的四座獎杯,這才使得《紅高粱》拿到了文藝類電影基本上可以說是最高級別的待遇。

整個三月十三日,1358塊畫布,19%左右的排片比,最終的實際放映數據,是一共放映了6569場。

明湖文化宣傳部自身的調查人員,和特意雇傭的調查公司的調查人員,都是在當天就撒下去了,大型城市的大型電影中心,和中小型城市的普通電影院,乃至是小地方的單廳影院,只要是在當天會賣票放映《紅高粱》的放映廳,明湖文化這邊都盡量取樣,調查觀眾的反應和實際的上座率情況——這是尊重市場的必須!也是下一步做宣傳必要的調查工作。

互聯網時代了,什麽都快,什麽都方便。

當天的最後一場放映結束之後不過半個多小時,各種消息就已經匯總上來,並很快傳到了發行方明湖文化那邊。

6569場的放映,總觀影人次611054,場均93人次,平均上座率74.3%,第一天的全國票房,1295萬!

占當日全國可統計總票房的61%!

消息傳來,已經深夜了還在值班的明湖文化內部,一片歡騰!

不要說今天只是周二,這個1295萬單日票房的數據,結合場均人次、上座率來看,就算是放到周六周日去,都絕對可以算是好成績了!

而拿到現在來,結果就是以19%的排片比,拿到了61%的票房!

第二天,因為《紅高粱》自身的超級熱度就在那裏,再加上有李謙和柏林電影節獲獎等種種因素,所以各大媒體除了第一時間推出自己的影評之外,也是第一時間報道了從電影協會拿到的官方票房數據!

於是,全國驚嘆!

影評這一塊兒,平面媒體上或有各種說法的出入,但總體好評,有些甚至各種極致的稱贊,而在網絡上,則出現明顯的褒貶不一!

很多第一天就去看了電影的影迷最主要的吐槽點在於——這部電影不夠刺激!覺得沒《我的野蠻女友》和《黃飛鴻》那樣的片子好看!

當然,即便如此,即便自己覺得並沒有那些商業制作好看,但絕大部分人還是承認——“教主還是很厲害的!總體上感覺錯過了還是會可惜,至少也該去看看教主拍的文藝片是什麽樣子的!也順便感覺一下柏林電影節的四座大獎到底牛不牛!”

然而,即便是這樣一種普遍推薦觀影的情況,即便是在第一天的放映中,《紅高粱》以19%的排片率,愣是拿下了61%的當日票房,但是各大簽約院線卻只是內部微調,適度增加了給《紅高粱》的排片場次,卻並沒有根據市場的反饋進行大幅度的調整,以求盡力抓住更多的票房。

得知消息之後,陸平笑得輕松,對高蘭蘭道:“才不到1300萬?哈哈哈哈,李謙真是讓我好失望啊!我還以為事先那麽高的熱度,他這部片子前三天怎麽都該猛到無人能敵才對!就不說100%的上座率,至少也不該低於90%啊!他可是教主,那可是柏林電影節的四座大獎在加持!”

而在外出錄制節目之余,回到酒店時又聽到各大院線今天並不準備大規模調整給《紅高粱》的排片比,陸平再次大笑,“怎麽樣?我沒猜錯吧?院線商是什麽人?那都是純粹的商人,一樣貨拿到手裏一掂,他們就知道值多少錢,和該怎麽賣了!藝術電影,想要拿到更高的排片……做夢吧!”

高蘭蘭也笑。

院線商就是這樣的,對於文藝電影,而且必須是大咖的、具有全國性知名度和一定品牌號召力的文藝電影,他們會選擇給予一定的排片比,然後維持穩定的放映,但哪怕你一時間票房再好,他們都不會著急的給你加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