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就是這樣不會追女孩子呀!(第3/4頁)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此一世也,彼一世也。

原版的故事背景是清朝末年,這個時空自然只能是順朝末年,大辮子沒了還好說,問題是,劉永福是肯定沒了的,而原劇情裏的民團,李謙也是頗覺不合適。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另外那個時空八十年代的香港觀眾的審美和情趣,跟此時此刻國內2001年前後觀眾們的審美情趣,是有著很大不同的。

原版的劇情,主要是三條線。

彼時彼刻,值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矛盾沖突之中,以中外的民族矛盾為最重要,外洋的入侵,外國兵船和外國人在中國地面上的驕橫,對中國人的賤而視之,惹得黃飛鴻極為不滿,並極力抗爭,肯定是原版之中最大的主線。

因為劉永福留下來的民團,使得清政府的本地衙門,即提督大人,對黃飛鴻頗多忌憚,對民團更是想要除之而後快,這是線索二。

而本地的惡霸幫派沙河幫,先是為禍鄉裏,繼而與洋人勾結,與黃飛鴻、民團之間,頗多齟齬,到最後,當沙河幫徹底投靠洋人,計劃販賣華人婦女去美國做妓女,這第三條線,就徹底並到了第一條主線裏。

這三條線,最終被黃飛鴻、十三姨和梁寬三個角色,給串聯到了一起。整部電影線索清晰,結構基本嚴謹,背景、設定雖有一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

再加上精彩的打鬥場面,李連傑在劇中所展現出的宗師氣度,以及非常符合當時八十年代香港人民審美趣味的搞笑段子,這部戲在當時,自然是非常紅,後來隨盜版影碟傳到內陸,也深得李謙他們那一代人的喜愛和推崇。

但原版的很多劇情,拿到現在來,其實是不太合適的。

比如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原版劇情中有不少因為黃飛鴻不通英文而引來的搞笑梗,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大家會覺得很好笑,在另外那個時空2000年之前的大陸,看盜版碟的觀眾也會覺得很好笑,但是在當下這個時空的2001年,卻是絕對不行的——說不好,還會讓人反感。

因為當下這個時空的2001年,一是國家經濟較另外那個時空要更發達一些,老百姓並不覺得英語是太過高端的東西,二是盜版沒有那麽猖獗,而真正會花錢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的觀眾,很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無論是知識水平構成,還是民族自尊心,都讓他們很有可能接受不了這樣的段子。

所以,整部戲,從社會背景,到幾條主線,再到很多細節的段落,李謙都在第二稿中做了極大的梳理、調整和變更。

基本上來說,這部戲,有一半左右的東西,都是新的。

去年冬天,他又著手重新修訂了一遍,這才形成了現在的這份定稿,而現在拿在李謙和程素瓶手中的這份定稿,其對當年原版的改變程度,甚至已經超過六成——這不光是改頭換面的問題了,絕對算得上是已經傷筋動骨!

也因此,當李謙翻來覆去的考慮自己正在做和將要做的事情有無疏失的時候,把其它的問題一一排除,到最後,他覺得,這個到現在已經與腦海中那部原版的故事有了很大區別的劇本,很有可能是讓自己有些焦躁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實話說,盡管到現在為止,不管做什麽都獲得了成功,外界更是滿滿的贊譽,一個一個的女孩子,也如飛蛾撲火一般地撲過來,全然不顧李謙已經妻妾成群這件事,但是,李謙自己始終不曾覺得自己是一個多麽才華橫溢的人。

當腦子裏有原版可供參考的時候,他自然沒有什麽值得過多擔心的,但現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原版光環的加持之後,他就不知不覺開始有些患得患失了——盡管,隨著兩部戲的拍攝,其實他對自己的信心正在越來越足。

……

程素瓶終於第二次放下劇本,喝一口微涼的茶,她道:“我覺得沒問題呀,很好的一個故事,很棒的一個劇本!它最大的問題是……”

見李謙一臉期待,她笑笑,撇嘴,“女主角沒找我!”

李謙失笑。

程素瓶也笑起來,問:“這本子,是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吧?”

李謙先是訝然,旋即笑著問:“為什麽這麽說?因為我也練過幾手功夫?”

程素瓶笑笑,不語。

李謙又繼續問:“這個本子,有什麽建議或者意見沒有?”

程素瓶搖頭,“至少就我這個水平來看,沒問題,很好!我看不出有什麽明顯的不足或者短板。”頓了頓,她道:“就是……我對你在劇本裏寫的幾段打鬥的形容,有點不知道你要怎麽拍,像那個……你說‘男主角拿著一把雨傘,要打得飄逸瀟灑,因地制宜’,我不太懂,估計你得找個好的武術指導,幫你設計一下動作。別的……就沒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