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初具規模(第2/3頁)

胡黎富舔了舔幹枯的嘴唇,猶豫著,道:“那您的意思是?”

蘇胖子只是道:“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你這個稿子,斃了!”

胡黎富沉默。

過了一會兒,他試探著問:“給個次要版面行不行?或者,我刪減一下?您給個半版?”

蘇胖子看著他,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嘆氣道:“老胡,你這……你這個腦子啊,真的是……你看看,多少新編輯,那文筆比你差遠了,那分析能力,也比你差遠了,可是人家哪個掙的錢不比你多?你是老編輯啊,讓一幫新人給踩了,知道不知道?那為什麽人家收入比你高?因為人家明白一個很淺顯的道理,那就是,能發表的稿子,才是好稿子!什麽稿子好發表、能拿獎金?熱點,熱點,熱點!”

頓了頓,他瞪了胡黎富一眼,說:“稿子你回去重寫,就寫……呃,反正主視角和主人公,必須不能是李謙,至於是廖遼,還是五行吾素,你自己看著辦,然後,我看下棋或者下下期吧,給你半個版。對了,你是對這個圈子很了解的,而且是那種很深入的了解,關於周嫫復出這個事兒,你就不願意寫個深度解讀什麽的?”

胡黎富猶豫片刻,無奈地道:“那行,我回去重寫,就是這個……周嫫這個,我就不跟他們搶了,周嫫的東西,估計大家能搶破頭。”

蘇胖子聞言無奈地看了他一眼,嘆口氣,擺擺手,“那你去吧!”

胡黎富猶豫片刻,最終還是沒把“請你再考慮考慮”的話說出來,轉身出門、把門關上,遠遠地他就看見鄭國昌正沖自己笑呢,就無奈地搖了搖頭。

鄭國昌走過來,笑著問:“稿子斃了?”

胡黎富點點頭,“斃了,讓重寫,寫廖遼的崛起史,不能寫李謙。”

鄭國昌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形勢就是這麽個形勢啊,老百姓知道個屁的制作人?他們管你誰寫的歌?總之,只要歌好聽,那就記住誰唱的就行了唄!”

胡黎富點點頭,無奈地笑了笑,“那就……寫廖遼吧!”

……

廖遼大紅大紫,黃玉清大紅大紫,何潤卿解約了,周嫫復出了。

李謙工作室,開張了。

在正式開業之前,齊潔就已經開始籌劃招人的事情,等工作室正式開業之後,李謙工作室的招聘廣告很快就在幾家報紙上登了出來。

當然,這一類的招聘,是針對文員、前台,和職業經理人的。

目前來講,工作室才只是粗粗的搭起了基本的辦公架子,具體的音樂業務,其實暫時還無力開展,作為老板的李謙,也只能是抽時間跑到長生唱片去給林秀峰他們幾個監制作品,算是掙一點外快,但該招的普通工作人員,還是要盡快到位才行了。

於是,在隨後的一周多的時間裏,李謙忙著去長生唱片那邊做監制,齊潔就一天天地守在工作室裏,負責聯系和面試應聘者。

到十月初,人就基本招齊了。

首先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叫段玉國,三十三歲,人看著挺沉穩,當過幾年財經記者,後來辭職,自己做過生意,賠了,然後就輾轉各家公司,始終都是中層管理人員,招他進來,主要也是負責人事和行政管理這一塊兒。目前能力不顯,但做事不徐不疾,很有章法,李謙也見了一面,覺得挺滿意,於是就定下了他來做內勤主管,月薪八千,獎金另計。

然後是財務兼出納一名、會計一名、前台一名、文員兩名。

算上李謙這個音樂總監,齊潔這個總經理,以及計劃到十月末就到工作室正式上班的藝人部經理李金龍,李謙工作室就一共有了九個人,架子算是初步搭了起來。

當然,目前來說,工作室基本上沒有什麽實質上的業務,所以,對於齊潔來說,就是要開始逐漸鍛煉和學習管理能力,而對於新加入工作室的這批人來說,主要業務也就是兩大塊:第一,隨時關注、梳理、總結娛樂圈,尤其是歌壇的動態;第二,隨時追蹤公司已經訂貨的那批設備的到岸情況。

但是不管怎麽說,大家都逐漸熟悉起來了,對手頭上目前來說輕松之極的工作,也開始漸漸上手,而且,隨著越來越熟,當大家聽說在元旦之後,當今歌壇最著名的歌星廖遼將會簽約工作室之後,激情和信心簡直是空前高漲——顯然,誰都知道,一家剛剛成立的工作室,居然就能吸引廖遼這個級別的大腕加盟,可見人家對這家工作室的看好程度!

也就是說,至少自己目前剛剛得到的這份工作,不至於很快就丟掉了。至少,這家工作室似乎並不是一眨眼就會關門大吉的那種!

而隨後,當外出參加了好幾場商演之後回來的廖遼果然來到了工作室,證明了齊潔齊總的話並不是胡編之後,形勢似乎頓時就越發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