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竅要(第2/3頁)

然而現在,他卻在《藝術家周報》上發表直接署名的文章,盛贊一個新人的第一張專輯!

雖然並不直接負責這方面的事情,但鄭長生再不熟悉也能知道,就憑自己公司在業內的這點地位和人脈,就憑公司宣發部的這幾個人,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請動這位老爺子出山的!

所以,人家純粹就是看好和喜歡這張專輯而已!

鄭長生手裏捧著報紙,匆匆掃了一眼內容,了解了一個大概,忍不住擡頭看向趙美鳳,“霍!這老爺子可真是……這版面,看樣子得有兩三千字吧?這可就是六七十萬呀!”

趙美鳳點點頭,說:“我剛看到也嚇了一跳,實在是想不到老爺子居然會這麽捧!呃,宣發部那邊應該也有報紙吧?小王手裏也該有啊,您此前沒看到?”

她這麽一說,宣發部的劉忠鑫和楊帆頓時就有些尷尬。

但這個時候,鄭長生卻擺了擺手,渾不在意地道:“這事兒不怪他們,大家都知道,我文化水平低,不愛看報紙,所以慢慢的他們也就不給我送了!這不,前幾天老劉還巴巴的讓小王給我報紙,讓我看一篇評論,我也就是掃兩眼就扔一邊去了!樂評界……說實話,大家都知道,他們也就是上嘴皮碰下嘴皮的活兒,懂得是比一般人多,但真正花錢買唱片的,有幾個人是看了他們的評論才去買的?”

鄭長生本來只是隨口評論,但說著說著,他卻慢慢地停了下來,然後緊緊地皺起了眉頭,似乎是想到了什麽作難的事情。

這個時候,趙美鳳又繼續道:“話是這麽說不錯,樂評界除了影響業內人,對歌迷那裏,的確是沒有什麽影響力,但也不能就此全盤否定,評論界還是有不少人對市場風向有著相當精準的把握的。比如說這位退休了的老爺子,他這篇評論我認真地讀了好幾遍,我不得不承認,當初和廖遼一起在制作這張專輯的時候,我的確是走眼了,完全沒有看出包括《執著》、《野花》在內那幾首歌居然會那麽大受歡迎!不過幸好,我總算沒硬攔著廖遼……”

她絮絮叨叨地說著說著,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在自責還是在曬功績,但沒容她繼續絮叨下去,鄭長生就突然擡手打斷了她,“打住,打住,美鳳,你先打住,回頭有的是功夫讓你自我檢討!我、我好像……抓住了一點什麽……”

說話間,他眼睛突然一亮,然後擡頭看向劉忠鑫,說:“老劉,你跟楊帆你們倆馬上去把最近兩周,就是廖遼這張唱片上市後這段時間所有與這張專輯有關的報紙、雜志上的樂評都給我找出來!”

劉忠鑫和楊帆聞言對視一眼,轉身就往外走。

不大會兒之後,倆人手裏各自拿了一沓東西回來,都放到了鄭長生的辦公桌上。

雜志雜志歸一摞,報紙報紙歸一沓。顯然,這些東西是早都已經整理過的,甚至都翻開在評論出現的頁面。

鄭長生拿起來,一篇篇的翻。或許是廖遼的江湖地位還夠不著讓人特意寫評論來抨擊的地步,所以,這些評論幾乎全部都是在大力稱贊《廖遼》這張專輯的,有的在稱贊廖遼的唱功,有的在歌頌鄉謠的回歸,大贊《我熱戀的故鄉》,有人在為輕搖滾搖旗呐喊,差點兒要把《執著》、《野花》,還有《幹杯,朋友》這三首歌給捧上天,當然,也有人在極力地稱贊《未了情》的中國風,認為這才是中國音樂的最終方向!

當然,也有幾篇在力撐《那年夏天》等歌曲,不過數目不多。

鄭長生匆匆地一翻而過,大概看了小二十份,他把東西都撂下,擡頭對眾人說:“小王、美鳳,還有老劉、楊帆……你們都來,一人一沓,給我把他們這些文章分門別類,我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份,要知道他們到底都是在稱贊哪一方面,分別又是多少……開工!”

刷的一下,老板一句話,所有人被抓壯丁。

大約二十分鐘之後,秘書小王收集了大家的數據,然後合並,做完了這份統計,就主動對站在窗邊往外看的鄭長生匯報說:“鄭總,結果統計出來了,一共是43篇評論,全部好評,16篇是側重稱贊整張專輯的質量,說是近年少有的佳作,其中有7篇重點稱贊廖遼的唱功。另外,單曲評論一共有27篇,其中《執著》8篇,《我熱戀的故鄉》6篇,《野花》5篇,《未了情》4篇,《幹杯,朋友》3篇,《那年夏天》1篇。”

鄭長生轉過身來,目光炯炯地看著劉忠鑫,問:“你們買了一共幾篇?”

所謂買了,自然是公司出錢公關過的樂評人寫的文章。劉忠鑫經手此事,自然熟悉,當即回答說:“一共四篇。不過您也知道,還有不少著名的樂評人、教授,我們雖然不會給錢,但在寄試聽CD的時候,也會加一點小禮物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