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開門紅(第2/3頁)

“嗯?當然,蘇董請說。”盧恩達表現的很大度。船用柴油機是一項投入很大,競爭很激烈的行業,相對的,船用柴油機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它在LNG船上尤其如此。因為液化天然氣的關鍵是制造低溫,它需要大量的動力,再加上動輒10萬噸的排水量,LNG船的柴油機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任務。

大西洋船廠一直都在研究取代蒸汽渦輪的動力裝置,也始終在關注相關領域的論文和專利。當濟柴將這個項目進行到30%的程度的時候,法國人就迫不及待的希望收購了。

在號稱民用船舶的皇冠的LNG船項目上,利潤從來都是豐厚無比的,重點更多的在於技術的先進性。如果能給那些財大氣粗的船東在運營方面省錢,船東一定舍得開出大額的鈔票。

在閆學燦,以及許多人緊張的注視下,蘇城低頭想了一會兒,道:“2000萬美元怎麽樣?”

盧恩達心跳加速,努力的希望矜持一會兒。

蘇城的聲音再次響起:“2000萬美元加我們的技術,占據合作開發的發動機技術70%的利益分成……”

盧恩達的矜持丟了,訝然問:“你想收購我們的技術?”

“準確的說,還是合作開發,並且,我們將承擔高比例的支出,並用2000萬美元彌補你們的技術投入。”大西洋船廠的進度比濟柴要快,如果不做任何改變的話,大西洋船廠有很大的幾率,比大華實業更早研發出類似的低壓柴油技術。同時,他們還擁有大量的LNG船專利,其結果很可能導致大華實業在收回技術投入之前,首先跌入慘烈的價格戰中去。

大西洋船廠希望購買大華船業的技術,是為了減少研發時間,快速推出產品,進而與其他船廠競爭。而大華船業就算有劉秋這樣的技術大牛,也不能保證自己的綜合實力抵得上深耕細作的大西洋船廠。

事實上,作為歐洲最好的船廠之一,大西洋船廠也不會少了技術大牛的存在。

2000萬美元,如果能讓大華船業就此擠進一線造船廠的行列,那簡直是超值了。

盧恩達確定蘇城是要大西洋船廠的技術,傻眼了。

高崗等豎著耳朵聽他翻譯的國企人也傻眼了。

這是什麽情況?我們不是來找訂單的嗎?

怎麽就變成花錢了?

如果要比這個的話,2000萬美元還真是有點貴啊。

幾秒鐘後,盧恩達一口回絕了蘇城的提議,但是,他並沒有轉身離開。

蘇城立刻提出了新的建議,降低一點股份,增加一點現金。大西洋船廠的確是歐洲最好的船廠之一,但法國也是歐洲人工最貴的地方。在這樣一個國家開一家船廠,即使做的是LNG船,也只能說是勉強糊口,想要山一樣多的利潤幾乎是妄想。哪怕管理層經營的再好,浪漫的法國工人也會通過工會,將多出來的利潤巧取豪奪而去,另一方面,哪怕船廠的經營再遭,浪漫的法國工人的薪金、休假仍不可少。至於高至45%的稅率,也會讓大西洋船廠的高薪大打折扣。

總而言之,船廠早已不是法國的優勢項目,或者說,船廠從來都不是法國的優勢項目,它背後的股東,不可能無視蘇城的提案,而鐵了心的玩技術獨立。

當今世界,美國人可以玩獨立技術,日本人可以玩獨立技術,俄羅斯人和中國人也可以玩獨立技術,唯獨法國人玩不了獨立技術。

大西洋船廠的紅火未能持續多久,最多10年,它不止技術,連整個船廠都會被放在案板上,切塊銷售。

盧恩達不得不和蘇城,以及偷樂中的閆學燦談下去。

中方展台的先生們,表情復雜的聽著。

一會兒,更多的人來打招呼,順便擠在那裏,聽大家的報價。

對廉價碳纖維有興趣的公司最多,其中就包括大華實業熟悉的BP和本地的道達爾。采油裝備和采油技術也是重頭戲,其次才是船舶買家……

大華實業的員工,也四散到了展會中,觀察記錄著其他公司的產品。

大型展會的第一天,通常都不是大單爆發的日子,但卻是人流最多的時間。

各公司的代表擠來擠去,差不多是一個個的展台看過去。

中方展台也迎來了龐大的參觀者,小冊子一份份的發出去,尤其是那些有英法兩國文字的小冊子,幾乎每分鐘就能發出去一份,在日參觀人數過萬就被稱作爆棚的工業展上,這是極好的成績了。

許多人露出了笑容,但是,當匆匆的午餐結束,當參觀的人群仍然是匆匆而來,領一個小冊子就匆匆而去,與此同時,大華的展台上仍然有人長時間逗留洽談的時候,大家的笑容就很難維持了。

“有沒有意向性的協議?”魯主任差不多一個個的問過來。

除了洛軸集團得到了一份無足輕重的軸承合同以外,結果都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