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尖銳問題(第2/3頁)

“能。”

“能賺多少?”

“這個……要看訂單的價格和數量……”

“說利潤比例吧。”

想了想,鐵道部的司長說了個虛數:“利潤在10%左右吧。”

“有計算人力支出嗎?”殷平熟知國企弊病,在顯示盈利能力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忽略人工等支出,另一方面,在哀號成本的時候,他們往往又將人工加成的極高。

鐵道部自不能免俗,那司長尷尬萬分的說:“人力支出沒有涵蓋在內。”

就連機械工業部的許部長,都不禁有掩面的念頭。

這樣的逼問,當著這麽多的國企人的面,實在要多丟臉有多丟臉。

然而,殷平卻沒有讓對方輕松點的意思,又問:“東西壞了,售後維護呢?人家出錢,還是咱們出錢?”

中國購買外國設備,經常要準備三分之一的錢來換零件,或請對方派人來保修,到了90年代中期,這種成本都已經被各級機關考慮了進來。

不過,中國人經常被外國企業坑,不代表中國企業就能用相同的辦法坑外國人。這不僅是工業技術的水平差距,還有司法程序和經濟環境的不同。

為了和外國企業競爭以獲得訂單,鐵道部向來是將售後服務當作優勢項目來經營的,也就是成本價的零件費用,以及近乎免費的維護費用。

而在現在的語境裏,實話實說將會更尷尬。

司長求救的看了許部長一眼,心想:不是你說的簡短清晰嗎?不是你說的言簡意賅嗎?你哪只耳朵聽到簡短了?

許部長皮厚肉糙,只裝作沒看見,他和鐵道部互不統屬,既不願意得罪對方,可也不願意為了對方令費老不高興,再怎麽說,都是後者比較重要。

沒人幫忙說話,費老的眼神又如此的銳利。

鐵道部的司長還得照直回答,低低頭說:“成本是沒有計算售後和維護費用的。”

“就是說,賺的其實比10%還要少?”

“是。”直到高鐵時代,鐵道部都沒有在國外建設鐵路繼而直接盈利的本事。他們給沙特阿拉伯造的高鐵就是一項著名的巨虧項目,援建非洲諸國的工程更是純粹為政治而服務,在經濟和市場方面,無論是鐵道部還是中石油,都是一般無二的坑爹。

國際大市場,不管哪個國家的國家企業,向來都是小醜的形象。它們和正常的企業不同,盈利不是依靠成本與售價間的利潤,而是依靠賣萌得到的補貼和政治資源。

鐵道部對底價賺吆喝,甚至於賠本賺吆喝的行為早就熟練了。在領導心裏,只要訂單夠多,利潤有沒有根本是不重要的。相比年末報告裏所謂的上繳利潤雲雲,出口創匯的數字明顯更有價值。

可惜被說破了。

或者說,是費老他們以前不關心此事,現在卻認真了。

但在場的國企幹部們,卻不能和費老或者他的幕僚談認真不認真的問題,費老認真了,他們也就得認真起來,再委屈都沒用。

一分鐘的沉默,顯的如此漫長。

鐵道部都挨了一記重錘,其他企業的負責人又哪裏願意露頭,堂屋內霎時間落針可聞。

費老並不說話,就用眼睛打量著眾人,已經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許部長不得不站出來點名道:“方總,你說說武重參展的項目。”

方總本來坐在靠門的後面,事不關己的搓著臉,看鐵道部的笑話,乍被叫到名字,臉苦的仿佛要滴出水來,不由暗罵:這後娘養的還真是不一樣。

斜瞅了眼殷平的大腦勺,方總欠身起立,盡量簡短的道:“我們準備的是數控16米單柱移動式台式車床,國內領先的技術,預計利潤在50%以上。”

“國內領先的技術,國際呢?”殷平的問題還是一般的銳利,似乎用刀子去皮剔骨似的。

“國際上,大概是主流水平吧。”

“有嗎?”殷平從武重的文件夾裏抽出一張紙,放在了桌面上,食指落於其上,漫不經心的打轉。

“主體部分,是有國際主流水平的。”

“僅主體部分達到國際主流水平,你們有信心參與國際展會嗎?”

“信心……還是有的。”方總望著費老,回答著殷平的問題,說的極勉強,他們的數控機床只能說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充其量是把八十年代初的技術給改了改,又融合了一些其他渠道獲得的技術。其實,自改革開放以來,能安心做技術的國企少的可憐,能安心做技術的裝備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國企在90年代中期是全面下降的趨勢,這是一個全民浮躁的年代……10%以上的銀行存款利息,15%以上的銀行貸款利率,24%的通貨膨脹,全部是後世人們所謂的大通脹年代的數倍以上,這樣的環境,少有幾家公司能安靜的積累技術。